xxx老师,男,汉族,出生于1981年12月,20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在xxx中学任体育教师、德育处干事。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从初入学的迷惘到现在的清醒,从初时的稚嫩到如今的日渐成熟,怀揣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美好梦想,他服务社会、完善自我,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一、思想进步,紧跟党走
作为一名党员,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党员的价值,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作用。他认为,只有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航标,在认识上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方向。
二、努力学习,任务第一
学习方面,他丝毫不敢懈怠,同时认识到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并使自己的能力素质有一个质的转变,为当一名优秀的教师积极准备。他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等教育类刊物,从刊物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崇义友善,热心公益
他性格外向,乐观开朗,待人友善。他积极参加社会上、学校里各种公益活动,在和他人相处的日子里,当他人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帮忙时,他总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指导下,坚持以“撒播爱心、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完善自我”为行动指南。
他相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为教育贡献青春力量,脚踏实地,付出努力,肯定能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自强不息,热心友善
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通过学习,他充分体会到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督促我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中,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对于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就是组织纪律性差,纪律松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如今的孩子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接触面广,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但又有着现代青少年极大的弱点即缺乏勤奋刻苦拼搏的精神,这些都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在队列队行训练中表现尤其明显。他们自由散漫,在队列里有说话的、打闹的,无精打采,步伐随便。我向孩子提出要求,从起步到走步,从转体到每一个动作,都给他们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亲身示范,身体力行。通过这些训练,使孩子们体会到严格有序管理带来的效果。
这些年通过多方努力,他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被上级教育部门评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辅导教师、优秀裁判员等荣誉。虽然他还年轻,但是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他还会不懈的努力,尽爱岗敬业之职分,用心普写教育章程!
每天早上5点半不到,他就得起床,确保6点钟以前赶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为老人们精心准备早餐。他,就是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厨师后盾。
今年32岁的他,自200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以来,与锅碗瓢盆作伴7年。
3月12日,笔者来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这个小伙子不错,在福利院厨房一干就是7年,从未诉过苦喊过累。现在,他正在厨房为老人们做饭呢。”区第一社会福利院李院长介绍道。
剁得细碎的瘦肉、洗得干干净净的各类蔬菜、豆腐分别放在菜盆和菜篮里,一旁的蒸饭机冒着白烟,阵阵饭香扑鼻而来。
“再过半小时,米饭就蒸熟了,今天的午饭是两荤两素:瘦肉炒芹菜、豆腐炒青菜、炖鸡蛋、素炒豆芽。”来到厨房,后盾一边熟练地切着菜,一边与笔者交谈。
他说,老人们的肠胃、牙齿都不太好,喜欢吃软一些和清淡一点的食物,所以饭菜要尽量做得熟烂可口,还要少辣少盐。
每天的早、中、晚饭时间,老人们来打饭,后盾都会细心留意,如果发现哪位老人没来,后盾一定会问问是什么原因。这几年来,福利院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都被他时时记在心上。有一次,得知76岁的肖婆婆,因为生病没有胃口,早餐不想吃稀饭、馒头,他赶紧专门为其做了鸡蛋面条。
为了照顾病患中的老人,后盾还细心研究制作病号饭。“谁有胃病,谁有糖尿病,谁头疼脑热,都要清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老人的饭量和口味,这样老人才能吃得多一些,身体好起来也会快一些。
数年如一日,每天忍受火和油烟的熏烤,对身体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让老人们每天都能吃到可口饭菜,这么多年大年三十,后盾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坚持上班。此外,没有节假日,每月仅有的几天轮休,也无法和妻儿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说起这些,后盾有些愧疚,他说孩子刚4岁,在幼儿园上中班,可是因为每天早出晚归,自己从未接送过孩子上下学,自己虽然是厨师,也没给父母做过一次像样的饭菜,但家人从未因此责怪,总是说院里的老人更需要他。
“福利院的老人就是我的家人,家人吃好住好,幸福地安度晚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后盾朴实地说。
xxxx,xxxx年出生在xxxx镇xxxx村一个父母双残、贫困的家庭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八零后。人们都说八零后这一代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一代,可她的生活却截然相反,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本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她觉得快乐的精神能带领她们这一家人脱离这沉重的枷锁,能让她们看到希望与光明。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xxxx的母亲为智力残疾,父亲为肢体残疾,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下,她较同龄人懂事的早,为了给年迈的奶奶减少负担,她从小便学会做许多家务活。别人在玩耍时,她在帮奶奶做饭、种地、做家务,别人在妈妈怀中撒娇时,她在帮助父母亲打理日常起居。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了更好的照顾80多岁高龄的奶奶和双残的父母,她取得老公的同意后,带着年幼的孩子与奶奶、父母居住在一起,虽然生活不富裕、照顾家庭的负担很重,但她从来不叫苦,细心照顾父母、孝顺奶奶、抚养孩子,尽善尽孝。
去年6月,母亲被查出了“膀胱癌早期病变”,她准备将母亲送到大医院住院救治,但此事被亲朋长辈反对,只是因为家中经济贫困,长辈们不想因为一个残疾人而拖累家里。但作为子女,她没有多考虑,一心想着这是她母亲,无论是残疾还是正常,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不会放弃。她迅速与丈夫一起为母亲办好了住院手续,筹钱、安排陪护、联系医生等等琐事一一安排妥当,又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与丈夫一起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由于母亲为智残,护工都不愿护理,她只能白天天未亮便从家中赶到市区医院陪护,晚上由丈夫继续接班,而她则必须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只因家中还有幼小的孩子及老人需要她日常的生活照料。就这样,一个月的风雨无阻,母亲的病转危为安,而她与老公则累得瘦了一大圈。
xxxx年,她的奶奶因中风,常年行动不便。她心急如焚,跑了上海一家又一家的医院,问遍了一个又一个的亲朋好友,终于,在一个远方亲戚的口中得知中药对这一方面颇有疗效,于是,时常看见她带着年迈及行动不便的奶奶去各大中医院看病的身影。此后,为照顾奶奶年迈的身体,她需要经常在家里及医院两头来回跑,及时给奶奶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奶奶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也灵活了不少。有一次,奶奶因为身体原因,几个星期没排便了,她二话不说带上手套就为奶奶挖大便。这一切如此不易,但她从无怨言,她始终觉得奶奶从小把她拉扯大,不容易,现在,她既是尽责,也是为了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她说,最怕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现在不做点什么,将来她要后悔的。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
她有一个活泼聪明的儿子,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她也希望儿子能成才,能成为国家之栋梁。为了培养子女成才,她非常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学做人的道理、教育他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事。由于她们家里的情况与别人家里不同,儿子常会问她,为什么他的奶奶不能照顾他,为什么他的爷爷不能陪他玩等问题。每每遇此,她都会俯身告诉他,“咱们家”与别人家的不同,让他从小学会尊敬并照顾奶奶与爷爷,让他学会孝敬及善待老人。日复一日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使他儿子小小年纪便学会了看护经常要外出乱走的奶奶,帮助年迈的老太太做一些小小的家务,学会了给生病中的长辈喂食等等。这一切,让xxxx感到既心慰又心酸。
三、善良心灵,回馈社会
xxxx年,拿着每月只有600元低工资且还要担负起一大家子人一月开销的她,义无反顾将半个月的工资300元,悄悄寄给素未谋面的外来烧伤婴儿家庭,只因她觉得他们更需要。xxxx年汶川地震爆发后,她第一时间抢着捐款、捐物,虽然她自已也很困难。像这样的小事一件又一件,数不胜数,有人却认为她傻,她却从不在意。在她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xxxx年3月她踏入中华骨髓库大门,光荣地成为了其中一员,圆了多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