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教案设计 >

2023年度与朱元思书教案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11-25 17:00:12 来源:以智范文网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3、阅读和背诵全文。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9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2、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学生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4、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①边读边发现问题。

②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③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共同解决。

5、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6、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用词精练,字字珠玑,无以复加,无以舍弃。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

写景不忘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据总写“奇山异水”到分写的写作结构应先写“奇山”再写“异水”。

七、拓展

找出描写上面图片的句子,并选其中你喜欢的句子扩写一段话。

八、小结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九、作业

①收集描写山水的诗句,在班上交流。

②仿本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写你见过印象最深的景色。

十、板书

(一)总写:奇山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异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视觉)

(二)分写

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奇山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自主学习确定主体地位

十一、《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

这节课,老师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始终以各种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很好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体现在:

一、摆正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郑教师正是居于这一点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18分钟,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这篇散文语句优美,适于朗读,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第一次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三、以问题意识为主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注意以“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很好的打破了过去那种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弊端,那种方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时都是由教师事先设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引诱学生陷入老师事先安排的陷阱里,按照老师设制好的思路,进行机械的学习和解答,限制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这节课老师很好的打破了这个格局,注意以“问题本位”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整节课除了老师为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感悟而提出3个疑问外,其余都是让学生自己质疑和答疑(一共提出了13个问题)。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迁移运用,不断升华。

学完课文后,老师因势利导,把课内知识向

外辐射开来,让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例如老师展出了一幅图片,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片的句子,然后选取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这就训练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它极大的拓展了课堂的涵盖面,扩大了训练量,增强了穿透力。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对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和施展的余地。同时还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情中激发感悟和创新。所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更热烈一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反复朗读,品味意境。

3、品味写景的 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 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 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同学们,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 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2. 出示学标

(1)、积累文言词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品味意境。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3. 介绍文体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讲求 辞藻、声律、对偶。南朝时在我国文坛上盛行。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4. 了解作者

吴均,字叔庠,浙江吴兴故鄣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出身贫贱,好学而有俊才。他的诗文长于山水描写,多含有对现实愤激之情。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混乱。许多文人消极避世,或怡情山水,或隐居山林。

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吴均的`诗文,吴均曾做过闲散的朝官。他为人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抒发矢志不遇之慨;或表现了作者 回归自然的欢愉,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世间的退避。

5. .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 文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 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 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如: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 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 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感悟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1. 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又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2.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3. 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山水相映之美,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能用词语概括其体现出来的意境美吗?

4. 找出文 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它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 请以“我喜欢___ 一句,因为 ”的形式说一段话,赏析本文语言的精美。

四、在表演中,拓展提高

读完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感悟。穿越时空,假若你有幸遇见吴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吴均,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说一段话。

五、在实践中,检测收获

1、解释词语

急湍 负势 轩邈 泠泠 戾天

2、翻译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3、用文中诗句填空:

①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抒发作者厌弃世俗思想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六、作业布置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

请写一篇导游词,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3

甲。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进行朗读训练,除表情达意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乙。重点难点

1。在总的教学要点中,以语言欣赏为要点,在语言欣赏中,以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丙。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丁。教学准备

1。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生分组,每组推选出以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宾。

戊。教学内容和步骤

(师)课前我们各族已经推选出今天的嘉宾,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自己小组的希望,会有很好的表现,待会儿我会请听课的老师评价,那一组表现最好,那几个同学表现最出色。

一。导入

(多媒体)中国政区图

(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儿是浙江,在浙江境内有一条河,叫富春江。

(多媒体)富春江地图

(师)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来过这儿,并写下了许多诗,后人于是把它叫做“唐诗之路”。那么,为什么吗么多的诗人会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这个地

方景物美吗?请大家迅速读课文,告诉我,这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多媒体)简单的景物结构图

(师)这并不是富春江一带独有的,咱们张家界也有。为什么这些诗人偏偏对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地方——富春江一带情有独钟呢?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这篇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点。

(多媒体)语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配乐配画面朗读

三。语言鉴赏

(师)景色真是美极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诗人可没有看到这些画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们看到的只是吴均的文章。可是我想,他们看到吴均的这篇文章时,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对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的感觉呢?读到哪些地方的时候特别有这种感觉?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大家发言,看哪一组说的最多,说的最好。

(一)体会其“描写生动”的美

学生讨论发言

(师)引导小结:吴均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生动。

(多媒体)描写生动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真的感叹:吴均这个作家水平高,同学门这些读者水平也高!刚才我们说了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生动。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我家门口有一条小溪,小时候我常在那里玩,多么有趣呀。哪儿的景色真美:溪岸上是非常好看的柳树;柳树下,是非常好听的流水声……

(师)把这段文字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语言空洞抽象,不生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象吴均那样,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把这段话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些?看谁先改好,念一念。

学生念,教师点评。

(二)体会其“音韵和谐”的美

(师)我们讲了这篇文章词语用得好,描写得生动,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先齐声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这样的特点是骈文独具的,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多媒体)音韵和谐

(三)体会其“感情真挚”的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把这个地方写得这样的美好,说明他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多媒体)感情真挚

(师)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评价

(师)这篇文章的语言多美啊!既然这篇文章的语言如此优美动人,我们不妨来读一读,首先我们推荐一个同学配合着音乐和画面朗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啊。

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

(师)吴均的文章正因为做到了这三点,读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诗人才那样的对富春江神往不已,这篇文章也才能历经时间的挑选而流传千古,那么,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特别是写游记类的文章时,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注意适当的运用整齐的句式,注意在。写作中倾注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写出和吴均的这篇文章一样优美动人的作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4

一、教学设计思想

1、 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名篇,极具审美价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条分缕析”,尽管文章中许多字词有文言词法可讲,文章的结构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来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寡然索味,学习兴趣不大,况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优美的意境。所以,根据此教材的特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朗读、品味、赏析、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审美的体验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椐此本文定为用赏读课型来教学。

2、 一般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是由三个世界垒加而成:语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艺术世界的实体。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朗读来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所描绘景色的画面,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在脑中要有“一幅画景”或是“一幅戏景”;最后,再根据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据审美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步骤犹为关键。

3、 一直很欣赏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不过 是个例子,通过此文的教学,为的是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一种阅读和欣赏能力,因此,学生在审美感悟过程中,教师对审美规律的归纳小结也是必要的。同时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记》既是拓宽教学内容,又是鉴证了学生对写景小品文的阅读欣赏能力。

4、 想像和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和课型的特征为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怀

2、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三、课时按排:

一教时

四、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根据课文内容、意境剪辑的视听光盘。

3、录音机。

五、课型:

赏读课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 请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江河、湖海、泉水、瀑布等有关“水”的词语。

(1)、教师示范举例。

(2)、学生举例。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积累,启动思维,使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与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内容挂上钩。

(二)、导之以读,感受语言美

(1)、明确朗读应注意的技巧。

(2)、听著名播音演员赵兵朗读的课文。

(3)、学生散读。

(4)、集体配乐齐读。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自主朗读、自主涵咏来初步感知文意。

(三)、引之以析,鉴赏意境美

(1)、根据文字,呈现图景。

(2)、依据情景,品读、欣赏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6)、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朗读全文,配以视听光盘,营造欣赏的气氛。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中闪现文意的画面,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句来品读、感悟、赏析,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赏写景小品的特点。

(四)、拓之以文,掌握审美规律

(1)、朗读袁中道《江行日记二则》(印发资料)

(2)、思考日记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3)、理解并想象“天然一幅烟江幛子”。

[说明] 本教学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巩固欣赏写景小品的能力,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 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生: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师:至此点明了作者行舟的路线。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生: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奇山后写异水。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师: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6

教学设想:

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很有韵味,所以应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涵的感情,以感情诵读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自主探究把握景物特征及写景特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之妙。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特征及写景的巧妙。

4、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同目标1、2、4。

教学难点:

同目标3、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自然美景,往往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大家一定很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今天我请客,带大家到富春江观光,怎么样?不过,谁能告诉大家富春江在哪里?

(新安江、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县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

2、播放视频《富春江风光》

是的,富春江是美丽的,那么古人笔下的富春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朱元思书》,感受吴均笔下的富春江。

3、板题及作者。

4、介绍作者、作品

二,美文美读,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字形及停顿、重音。

2 、指导朗读,学生自读课文。

3、朗读展示。

4、想象诵读(美景配美文)。

三、自学展示,理解课文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4、内容探究。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妙点揣摩,欣赏文本之美、景物之美、写法之美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温情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3、小结:本文构思别具一格,描写形神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那么现在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写法,创造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赏。

五、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1、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2、学习了本文,欣赏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六、课堂总结

(谈学习收获)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与朱元思书》。

2、修改整理导游词。

板书设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吴均异水动静结合,奇山视听结合,鄙弃功名热爱自然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8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社初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自读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篇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优秀写山水的小品文。它要求全文背诵,可见其精美。学生学习本文是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学习本文,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用审美的角度分析课文。

⑵思想目标:本文描写了从富阳到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景色奇特秀丽,令人神往。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⑶能力目标:运用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用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领悟本文的意境。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这一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赏析的意识,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从审美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领悟本文的意境,将最能体现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的句子找出来。

【教材处理】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文,但对古文还是有恐惧症。教师应尽力宣传古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复诵读,力争当堂背下来。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点拨──扩展;

朗诵法、背诵、讨论质疑、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恒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由到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1、听课文录音,正音,掌握重点词语:

韵 柯 缥碧 轩邈 泠泠 戾天 经纶 负势

2、诵读:采用多种形式,形成齐读、分读、领读、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研读课文,探究思考

1、整体感知课文,从审美的角度看,你认为此文美在何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脉络分明。

得出结论:(一)结构美

2、文章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3、从各种声音中你会感到什么?

得出结论:(二)意境美

4、请你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和志趣的语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得出结论:(三)志趣美

5、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得出结论:(四)语言美

三、思维拓展

展开想象:根据自己乘船、坐车或者骑车之体验,描述你所见之景象,要具体,给人以亲见之感。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我们如同读了一本好书,欣赏了一幅好画,在收到美的熏陶之时,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尤其游记类文章,也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结构严谨清晰,句子整齐工仗,倾注自己的真情。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9

[思路综述]

美文需要美读。《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秀美风光,语言凝炼传神。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

本设计尝试从朗读放手,以朗读来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进而品味,赏析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味、审美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前预习布置

⑴复习《三峡》、《小石潭记》

⑵收集有关描写山水方面的诗句及散文精彩片断

⑶以导游员,讲解员身份去构想设计

⑷创新写作

——以课内外阅读中涉及到的描写山水方面的文题灵活串编一段话。

[教学互动平台展示]

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点击,出示课题、作者)

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生自愿朗读,师作朗读指导(点击)正音(点击)

(二)师范读,要求生闭眼想象画面

(三)生互译、互问、互答(点击)

(四)师点拨

1、作者自富阳到桐庐时的天气怎样?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2、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三段的内容分别照应第一段的哪个词?

三、品读、赏析

(一)品、赏“异水”

1、采取四遍读背法

大声读、轻声读、快速读,融情入景慢慢赏读。

2、情景再现,导游解说。

(二)品、赏“奇山”

1、读读、想想

请几位女生齐诵,其余学生进入想象画面。

2、画画,说说

请一生上台画,其余在下面准备画或说

可以用“这里的山真奇啊,奇在……”开头去说

3、比比、背背

与《三峡》文中描写山的片断比

男女生竞争背诵(听觉、视觉)

4、议议,悟悟

点拨:面对如此胜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叹呢?当年吴均先生的感概呢?

四、学生齐读课文,设计简明板书

要求:

朗读——把心放进去

板书——除课题、作者外,不超过10个字

五、练习巩固

抢答填空

六、趣味活动

1、说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诗句

2、“走进山水,共享阅读”创新练笔交流

七、欣赏风光片(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