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是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应负的责任。见之于《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个使命,是以实践指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实践使命,是不畏艰难、前赴后继的优秀个体汇集而成的群体的共同使命,是以人民的福祉为动力的社会使命。
领导干部的使命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肩负的历史任务和重要责任。我国的领导干部有着既定的崇高的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但在实现最高使命的道路上必须将使命进行细化,清楚使命的内涵,对于自身使命有着正确的认知,从而去正确的选择践行的路径。
领导干部要强化自身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本领。工作不能只限于态度和热情,仅有服务愿望是不够的,总不能强调“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打磨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整合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强调对权力责任的敬畏,强调对人民忠诚,对党忠诚,对岗位的忠诚。
使命的外化表现是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提出革命纲领,探索武装革命道路,建立国家政权,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任何历史阶段,社会事业、公用设施和公共制度,都事关人民的福祉。
虽然目前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但政府仍然是主要承担者和提供者。因此,领导干部要在此时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就必须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依靠专业知识和岗位信息去大胆推测可发展、可推进、可改善的工作内容,在职权内职责内真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始终与人民甘苦与共。
改革的宗旨要以人为本,改革的精神就是迎难而上。改革势必会遇到阻力,改革越难越需要坚持面对,这就需要一批不计个人得失,以党、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至上为使命的领导干部。领导者不仅要想干事,还要会干事,要敢于承担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改革和发展一脉相承,领导干部不仅要求有改革的魄力,更要有发展的眼光。把握变革追求发展,这是领导者的使命。领导干部应该牢记历史给予的发展使命,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敢为人先,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开辟广阔的实践锻炼领域,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在实践锻炼中汲取营养,接受考验和磨练,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去培养发展的眼光,增长新本领,成为破解难题的高手、组织协调的能手和实际操作的强手。同时,领导干部的定位还要更高。中国今天的现实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作为一个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的小分子,领导干部同样需要训练站在国家、世界的角度去看待发展,用发展的理念去解决问题,去承担发展的使命。
中国领导干部的使命如今已经不是民族救亡,但是这种以铁肩担道义的勇气成为了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化身。今天,这种使命的担当依旧清晰而浩荡。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贯穿于事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干部的服务使命、历史使命、改革使命、发展使命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