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时间:2022-12-09 18:50:03 来源:以智范文网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应当看到,在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分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
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具备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无不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思想和道德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地包含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也深刻地包含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所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从修身养性到处世治国,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无私无畏”、“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
“天下一家”、“千古同文”的凝聚意识;
“精忠报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思想;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义利取向等等,无不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息息相通。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无数英雄模范像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等,无不闪耀着高尚品德的光辉;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实践,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多样化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等等,必然产生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及其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同时,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必然产生思想观念上的激荡与冲突。因此,当前我国社会在一些领域与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困惑和混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有所混淆。一个时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有的人崇尚“金钱万能”,把斗富、显阔看作是“潇洒人生”,把大款、大腕看作是“英雄”,把金钱、美女、别墅看作是“辉煌的人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骄奢淫逸成了“荣耀”。这些价值错位、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损坏了社会规则的效力,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导致有纪不守,有规不循,正不压邪。面对我们倡导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遭受严峻挑战的现实,面对我们弘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时有杂音的现象,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辨清是非,毫不含糊地划清“荣”与“耻”的界限,确定评价标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全社会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八荣八耻”的内在要求,真抓实干,全面推进。   
    注重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任何道德规范只有转化为道德实践,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既道出了严格自律的价值判断,也说明荣辱之别常常反映在生活细节处。学会如何从日常小事中来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对帮助人们懂得何以为荣、何以为耻,进而养成荣进耻退的习惯至关重要。我们要抨击社会丑恶现象,更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要坚决避免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现象。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从政治道德、社会公德和为人品德各方面加强修养,从而带动和促成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整个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风清气正”。
    注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事关全民素质提高的道德建设工程,需要一个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熏陶的长期过程。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富裕之后,精神文明程度并不会自然提高,正确的荣辱观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长期耐心的教育、引导、熏陶与启蒙。落实“八荣八耻”不付诸行动不行,而希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也不现实,唯有坚持不懈、讲
求实效,才能日积月累,取得成效。这就要反对形式主义,防止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杜绝急功近利的虚夸做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注重舆论的正确引导。文艺作品、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都应旗帜鲜明地宣传“八荣八耻”,绝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人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在有一些错误有害的、格调低级的、封建迷信的东西,在我们的书刊、报纸、舞台、娱乐场所甚至课堂和讲坛上时有出现,有的还屡禁不止。而一些单位、一些同志又自觉不自觉地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还有广泛的影响,它们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剥削阶级的思想是不可能同它们的棺材一起埋入地下的,它们必然要在人类社会中腐烂发臭,毒化人的精神,危害人类社会。因而,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注重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地把这项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切实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党政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明确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多做工作。各行各业、群众团体都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实践荣辱观的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去。

    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它具有健康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等鲜明特征,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并行一致的。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还须在工作中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处理好先进与广泛的关系,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普及提高上下功夫、见成效。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也要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所谓“先进性”要求,是对共产党人和其他先进分子而言,它包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奉行共产主义道德,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所谓“广泛性”要求则是对一般公民而言的,它包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八荣”行为,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先进性”与“广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丢掉了“广泛性”,就脱离了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
丢掉了“先进性”,整个思想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处理好教育与法制的关系,坚持把教育与规范结合起来,在强化约束制约上下功夫、见成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治。道德和法律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历史上就有“以德辅法”、“以法彰德”的传统。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同时,必须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把教育与管理、他律与自律很好地统一起来,通过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管理,他律的外在强制就会逐渐转化为人们自律的内在约束,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要重视建立健全同道德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把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与时俱进上下功夫、见成效。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树立和实践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变化,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既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其内在的伦理道德与“八荣”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既要尊重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强调三者统一;
既要社会成员树立自主、自立、自强精神,又要树立社会整体观念、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
既要勇于竞争、追求利润,又要手段合法、兼顾公平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同时,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