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指出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家庭农场相较于传统经营模式更有优势,其中包括效率与经济。本文首先讲述了对家庭农场的认识,从内涵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机遇进行论述。同时介绍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互联网+”的模式下家庭农场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几点完善家庭农场的建议,并从金融扶持角度做了述评和研究展望,为家庭农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大数据
1家庭农场的内涵与机遇
1.1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快速发展原因
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官方文件已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所谓家庭农场,就是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与市场要求进行专业化生产,进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种养的农户企业”(房慧玲,1997)。“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岳正华,2013)。“家庭农场应是指经营的规模比较大、农户家庭的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的组织形式”(杜志雄,2014)。“现在,家庭农场的主要成员是仍然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党国英,2013)。
这些定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结起来我国家庭农场有以下三个特点:农户是最主要的,为家庭农场的形成提供了主体;适度经营是家庭农场经营的主要方式;家庭农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以实现最大价值为主要目标。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家庭农场相较于传统经营模式更有优势,其中包括效率和经济。传统的经营模式,不仅规模较小,而且青壮年劳动者多数外出打工,务农则由妇女或者老年劳动者完成,很多家庭已经不再重视耕种的收入,兼业现象较多。而家庭农场对传统的农业升级改造后,不仅青壮年参加了农业劳动,有组织的生产模式使农场的生产更有效率,而且集约化的生产模式、科技水平、收入水平也高于传统农业。
二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快,符合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符合党的十九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一是随着家庭农场的逐渐发展,会吸引大批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投入到家庭农场中。而传统农业普通农户且文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水平、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都不高;二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土地的流转提供了便利,生产规模的扩大往往会伴随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提高,农业技术的加强会使效率和经济发展更快,从而形成新的循环经济。
1.2家庭农场的机遇
家庭农场不仅促进了农业向更接近现代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例如集约化与规模化,而且还为农民减少了风险。
中央对家庭农场的实施高度重视,从2013年发布的文件中即可看出。传统农业的生产者担心个人生产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但是转为家庭农场后,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使得农业的效率和经济同时增长。中央的积极引导,体现我国对家庭农场的重视、信心和决心,同时中央对家庭农场实行了政策支持,扶持力度明显提高,这都为传统农场转向家庭农场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家庭农场的注册、扶持、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例如,优先家庭农场的农业开放、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粮食建设、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补贴、优先为家庭农场农场主提供技能培训、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等。政策下达后,越来越多的农户申请注册家庭农场。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保障。
利润最大化的趋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家庭农场由于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利润会高于傳统农业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外出务工的人员也逐年增加,农民工的“离农”意愿相对强烈,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意愿也更强烈,这加快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增加,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2.1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尽管“家庭农场”这个概念2008年才被国家提出,但在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早已经开始了类似的经营方式。据统计,我国33个农村试点已经有了6670多个家庭农场。近年来,我国的家庭农场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是各个地区的家庭农场经营品种在逐渐增加,经营规模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地域差异尤为明显,气候也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经营差距较大是可以理解的,东南部的沿海城市经营规模可能不到一公顷,而黑龙江的经营规模可达到几十到几百公顷。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也从粮食到蔬菜瓜果,应有尽有。
二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南北部发展不均匀。我国计划经济发展速度快,使各个地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底子不同,发展速度也随之不同。
三是市场的竞争逐渐增强。由于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较快,适度规模经营下,秉承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了土地转让的速度。有些家庭农场更是互相联合、互惠互利,共同抵抗外部的竞争,从而使竞争力更大。
2.2家庭农场面临的挑战
2.2.1资金缺乏这是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家庭农场都存在资金周转问题。一是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不多,而家庭农场的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国家的政策不能保证所有家庭农场资金的运用;二是农民借款难,由于农民不能提供一定的物质抵,则金融机构就不对其放款,导致了家庭农场的资金链断裂;三是地租、人工费的不断上涨,化肥、农药的投资逐年增加,也造成了资金缺乏。
2.2.2土地所有权模糊,家庭农场的承包落实不到位目前,多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不明确,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国家,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集体所有,这导致承包出现问题,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2.3农业社会服务滞后限制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要坚持多元化,服务的质量应当提升。从事专业农业服务的机构,应当构建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系统。目前,我国的农业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滞后,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
2.3“互联网+”下的家庭农场
2.3.1用互联网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很多家庭不愿进行土地流转,担心流转出的土地不能收回来。还有很多人不明白土地流转是到期可收回的,所以需要一个平台让农民了解。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才能使家庭农场可以顺利发展。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远不止于普及信息。交易平台可以使流转土地的双方知道买方和卖方的需求,为交易提供渠道,买卖双方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对方,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支付。一般待流转土地一方多为在外打工的人员,而流转双方的交流通过网络更为合适,在平台上也可以实现签约、付款等步骤,无论双方距离多远,都可以完成交易,后期的维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可以通过监控自动找到流转土地的双方,在合同即将到期时,提醒双方继续签约,保持交易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效率。
2.3.2用互联网构建融资平台互联网可以通过筛选评价,为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者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另外,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公司可以发放贷款,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便利,且相比于银行更方便。一是审核较宽松,银行的监管系统较严格,放款额度低,审核时间慢。而互联网企业之间竞争较大,系统完善,工作速度较银行更快;二是互联网企业识别客户信息的能力较强,可以较快识别出需要贷款的农户,主动营销;三是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多样,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且运营成本较低,运营机制更灵活。互联网系统可以对客户进行识别,为农户评估风险,且其监管和银行一样严格,对农户进行扶持更高效。
2.3.3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年轻的一代很多都是义务教育完成后就回家务农,而较年长的一代文化程度可能更低。家庭农场的专业性比其他形式的农场更高,需要技术和理论的支持。家庭农场需要从设计产品时就严谨,防止出现大的纰漏而影响收益。从设计产品之后的生产到营销都需要很精细的计划,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学习。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制度刚起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相关专业的人才还不多。家庭农场的组织者也可在互联网中寻找管理和运营的人才,虽然他们对家庭农场并不熟悉,但随着深入的学习,加上国家培养,会有很大的进步,最终胜任家庭农场的工作。
2.3.4完善互联网的硬件条件家庭农场使用网络,需要当地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没有网络或者信号差的问题,这使得互联网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网络的地区,企业或者投资者会因为并不了解农户而减少投资。所以,各地政府要采取政策,将网络普及,为招商引资做准备。
2.3.5用互联网的其他行业与家庭农场结合通过分析中央的文件可以发现,家庭农场将成为未来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家庭农场需要互联网的功能为其服务,例如,大数据分析,分析一个项目就可能对家庭农场的建设起到巨大作用。互联网企业,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是值得注意的。互联网不仅对投资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工业、农业、手工业也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从互联网的介入,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上订机票,预定酒店,甚至互联网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客户制定旅游攻略。如果将互联网引入家庭农场,它依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农闲时可以将家庭农场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为附近城市的居民提供3日左右的乡下游,参观农场、篝火晚会等,不仅使家庭农场在闲时发挥自身的益处,而且也为家庭农场带来机遇。家庭农场的旅游网上点击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增加一当投资项目等,这更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解决对策
3.1确定土地权问题
家庭农场可以保护农民的权益,继续维持农业为主要生产集合的形式。这不仅对农业完成现代化的转变有重要意义,还促进了城镇化的形成,而且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也得到了合理解决。我国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决农村人口过多问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产生,保证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其生存的权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土地权分为三种: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而村集体拥有土地的永久所有权,而经济的组织者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农民也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另外,需要讓农民知道,他们可以享受土地承包的继承权,也可以将土地租给其他人耕种,可以将土地转让给他人,也可以将其作为抵押物。而农民享有的经营权,会随着拥有者的变更而变更。一般来说,土地的出资金归出租方所有,国家下拨的各项补贴归经营者所有。村级的管理者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不仅要帮助管理土地的租赁等,还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农民做好土地经营工作,流转土地的咨询也做好相应准备。
3.2为家庭农场培养人才
家庭农场的效率较高,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家庭农场经营的最终目的。我国的传统经营方式是以留守的老年或妇女为主要劳动力,而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相反,家庭农场通过对传统家庭的经营基础进行升级,近来的种粮大户体现出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特征,具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