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我镇以“聚焦问题、探索创新”为主题,统筹夯实“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个保障和一张答卷”6方面基础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一、凝聚强大合力,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
纵深推进“五治融合”,形成党委统揽、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构建行之有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二、坚持依法治镇,以法治建设规范秩序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巩固提升好镇综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类接访、两项服务、一次办好”的大综治格局,用法治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三、弘扬崇德向善,以德治建设抓源治本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系列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重点用好“诚信红黑榜”激励引导和惩戒约束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四、夯实基层基础,以自治建设激发活力
推进和规范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管好用好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重点制定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有事好商量,让众人的事情众人说了算。开展村规民约法治体检,专门邀请两家律师事务所对全镇10个村(社)开展村规民约法治体检,对法律法规已明确的进行剔除,对与法律有冲突、不适应发展的进行更正,对利于发展需要的进行补充,有效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工作新常态。
五、坚持多元推进,以智治建设增强动能
抓能力提升,抓服务提质,抓平安创建,抓治安管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积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法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网络
经验信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法,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点,时刻拉紧平安建设警戒线,不断拓宽全民共享覆盖面,从而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共同体,筑牢“乡村善治”一道防线,落脚到“服务人民”一个中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一、抓住党建引领核心点,强化乡村组织保证
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是关键。我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层次。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在基层党组织开展“星级争创”活动,推荐4个村党组织
作为省级党建示范村,评选出150个农村“五星党支部”和50个“五星党支部标兵”。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19个,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培强过硬干部队伍。
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基层党员队伍、第一书记队伍“三
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头雁”,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务工创业能人、退伍军人等人员中选拔储备村干部,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后备干部队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聘请监察联络员930名,推进监察监督。以乡镇干部、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开展常态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动危房改造、低保救助、组织建设等专项治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二、拉紧平安建设警戒线,夯实乡村安全根基
安全稳定是美好生活的前提。然而,基层情况错综复杂、工作烦琐,唯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抓好统筹、综合治理,才是破题关键。我市把综合治理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内容,构建起一道维护乡村社会平安稳定的善治防线。
——严打基层黑恶犯罪。
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彻查“保护伞”结合起来,今年新打掉农村黑恶势力团伙10个,
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49件,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防非法宗教活动。
开展规范农村基督教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加强基础摸排、专项调查,依托村居警务工作,大力宣传宗教政策法规,群众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
——创新丰富建设载体。
深化“一村一警”制度改革,配备社区民警158人、专职
辅警637人,为各类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解决提供强大服务支撑。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心理咨询室,建立171人的心理咨询师和1600人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新增专职兼职巡逻队18支、981人,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壮大。
——维护农村信访稳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探索“一评四会”工作机制,将邻里家庭矛盾等14类情况纳入说事评理会调解工作范围,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聘请老族长、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五老人员”665名,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三、拓宽全民共享覆盖面,提升乡村服务质量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我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持续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建立服务机制。
搭建矛盾排查及事件处理平台,组织网格员将矛盾纠纷和事件通过平台处理上报,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指引服务导向。探索推进“治安防范、社会管理、便民服务”的全科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全员下沉织网治网,用“一张网”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服务零距离。
——搭建服务平台。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创新建立“党建+”党群和合共同体,设立“两代表一委员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多个群团服务平台,成立民情服务调查中心,建立民情收集、梳理交办、督查通报和回访归档等机制,有效回应民情、民生和民意。
——全力帮困解忧。
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百日会战”“四大一送”活动,深入开展矛盾隐患问题排查,共排查乡村较大矛盾纠纷716
起,成功化解651起,化解率91,经验做法被报道。
四、打造五治融合共同体,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我市坚持把“五治”作为基本治理方式,推动乡村治理力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突出政治引领。
推进“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带动基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省率先为所有乡镇(街道)配备政法委员,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强化法治保障。
开展“三进村”“四到户”活动,在每个村设立1个法治
辅导站、聘请1名法治宣讲员、开辟1个法治图书角、建成1
条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宣传一条街)、培养1个家庭法律明白
人。聘请法律顾问144名,累计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467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注重德治先导。
组织“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等宣讲活动,开展中国好人推选,靳月英、徐光、张彦光、董嘉荟等4人入选中
国好人榜。坚持移风易俗厚植淳朴民风,全市779个行政村已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区、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到68.3。
——夯实自治基础。
探索村规民约传承创新,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指导浚县新镇镇创新推出“户团工作法”,构建户户关联的互联互保机制,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力推智治支撑。
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及应用水平,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数达到7000余路,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为实现精准打击、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提供强大基础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