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两单位获得作风建设“蜗牛奖”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曝光鞭笞懒政“蜗牛干部”的背后,也体现了基层对培养打造肯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骏马干部”的决心和毅力。
树导向强激励,推动干部肯干事。想要马儿跑,必须得让马儿吃饱粮草,否则马儿就会全身乏力、不愿动。想让干部有干劲,必须得用好“胡萝卜”,正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树牢实绩担当导向,把在中心工作、基层一线当中有建树的干部筛出来、优先提拔使用,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所为。探索推行干部及时奖励机制,在急难险重、重点专项工作等领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并按照优中选优、示范引领的思路,从中挖掘、宣传突出的先进集体、个人,进一步鼓舞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探索推行干部奖励由“普惠制”向“激励制”转变,对各级年度考核优秀的干部实行下年度追加绩效奖励,进一步为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劲。
明目标严过程,推动干部会干事。马儿跑得好不好,离不开出发前驭手明确既定的前进方向,也离不开跑动时驭手扬鞭策马。干部干得好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干事时是否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起来。接到任务后,干部要事先答好“为什么干”“怎么干”两大问题,绘制好任务“路径图”“时间表”,进一步分解目标、细化职责;
开展工作时,要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结合既定的时序目标,边干边督,推进工作进展。针对被纳为督办的任务,相应督办部门要定期督导,通过“一例会一月报”的方式掌握进度,通报工作滞后、落实不到位的干部,倒逼干部落实落细责任。
重培养提技能,推动干部能成事。正是训马员不懈地教导小驹,加之小驹的乖巧努力,它才得以成为一匹良驹,驰骋在大地上。干部亦如此,需在重重磨练和自身努力下,掌握过硬本领,厚植干事能量。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信息库,动态更新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将有潜力的年轻干部筛选出来,同时要帮助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成长,适时跨系统地把他们放置在核心领域的骨干岗位上,让他们在实践中强筋壮骨、提升能力。年轻干部要深化对自身成长规律的认识,在成长路上始终摒弃兔子的骄傲和抖机灵,学习乌龟的坚韧和踏实,用心用功地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技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篇二】
连日来的雨天让我有了淋雨的冲动。一天下班后渐渐沥沥下着小雨,便想洒脱一回,干脆淋淋雨吧!谁知这一淋雨,不仅把自己淋得神清气爽,还淋出了想法来。在这场与雨的遇见中,我想提醒党员干部并鞭策自己,定期给精神“淋淋雨”,淋去自欺、懒散与浮躁,留下清醒、勤奋与踏实。
定期给精神淋淋雨,淋去自欺留下清醒。党员干部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领袖,唯有做到不自欺、真服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起到表率作用。不自欺便是要求真,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真切切去解决人民所关心的“小事”,不要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真正做到不自欺、真服务。如《大学》言:“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因此,面对工作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这样做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出差错。诚如曾子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面对人民群众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诚实意念,让真情实意在心中生根,让清醒之花发芽。
定期给精神淋淋雨,淋去浮躁留下踏实。党员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唯有用心干工作,时刻保持踏实的态度才能做好主力军。党员干部要端正态度踏实干,干工作若浮于表面,不深入、不认真的话,危害是极大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也曾告诫我们:“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近日,广西钦州伯劳村村支书用脚接待村民的事件引发热议,该村干部显然没能认清自己的定位才做出如此令人愤怒的举动。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不会心生浮躁,无视人民诉求。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面对人民群众要祛浮躁,让民生疾苦在心中生根,让踏实之花绽放。
定期给精神淋淋雨,淋去懒散留下勤奋。党员干部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中流砥柱,唯有做到不拖延、高效率,时刻保持勤奋的姿态才能做好人民公仆。近日,浙江丽水缙云县召开了一次别具一格的“颁奖仪式”,“获奖”的相关单位因工作效率太低而获得“蜗牛奖”。“蜗牛奖”旨在监督督促,倒逼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干部祛懒散出效率。懒散对待工作也是拖延症的一种表现,把工作拖到最后时刻,这样不仅会错失纠错的最佳时机,更严重的是会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与信任危机。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面对人民群众要祛懒散,让勤政高效在心中生根,让勤奋之花结果。
古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有小慎模仿之:“吾日三省吾身。做事踏实而不浮躁乎?工作勤奋不懒散乎?意念诚实而不自欺乎?”党员干部们,给自己的精神“淋淋雨”吧,时刻做好反省,反省自己是否初心依旧、砥砺前行,是否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否牢记使命、为民服务。
【篇三】
“请问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台下鸦雀无声,只有寥寥几个人举手示意有问题。我来到组织部协助开展了几次干部培训活动,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以这种方式结束。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干部们真的没有问题吗?他们为什么不会提问?
目前干训工作各方面都开展得非常好,从师资力量到教材编撰,点点滴滴都体现出干训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但干部们提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事关培训效果能否有效转化,反映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如果提不出问题则反而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提升干部的“问题力”?
一方面,应提升干部思维,培养勤思的思想家。当上级安排任务下来时,“领导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工作?”“有没有办法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快?”很多干部并没有带着这些问题做工作。这是一种懒政思维,不去思索,只图省心,把老办法照搬来解决新问题,最后只有抱怨工作太多太难。前段时间获得“蜗牛奖”的缙云县两家单位便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工作中不思考沉淀只会带来“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学习境界离不开反复的思考与总结。要向讲师提出问题,就需要在弄懂所讲内容的基础上,思考知识与自己实际工作如何结合,如何用好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鼓励干部创新,培养改革的实干家。创新其实就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而其中提出问题是源头。然而一些干部认为做得多就错得多,不敢放手做事,更不敢创新,也就不会去思考去提问了。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迎着困难上,最多皮外伤,改革创新,可能掉乌纱帽。”为官避事平生耻,如果干部都不愿激流勇进,只求四平八稳,改革任务如何落地?尤其是当下改革任务进入了深水区,剩下的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硬骨头”之所以硬,原因之一在于老办法不好使了,要求干部转变思维,敢想敢干。因此我们要鼓励干部的创新想法,落实好容错机制。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就是通过明确的界限来支持干部创新创业和保护干部探索精神。
帮助干部提升“问题力”,引导干部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业务水平,正是当前提升干训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和促进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