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8月1日,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文章指出,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既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再次强调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要激活城市党建“神经末梢”,打通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筑牢基层堡垒,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小区、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城市各类党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城市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健全联动机制,打通共建共治“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紧密衔接起来,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汇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区域统筹、互联互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委统领,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
区委统筹,强化区域统揽、组织协调、督导落实,整体推进;
街道党工委联动,联建共建、互联互动,抓好区域覆盖,促进融合共享;
社区党组织延伸,围绕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强化组织延伸和服务聚拢,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
建强小区党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搭建小区党建交流平台。推动各类资源下沉进入小区,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厚植小区联系群众情感,推进共建共享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把小区建成党建宣传的“红色之家”、邻里互助的温馨之家、和谐稳定的平安之家、正能量满满的健康之家。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篇二】
近日,2020年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文章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根基,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冲锋陷阵、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时代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组织网”“服务网”“互联网”上下功夫,不断建强“战斗队伍”、夯实“群众高地”、铸好“攻坚武器”,奋力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织密“组织网”,建强“战斗队伍”。基层党组织是全党“战斗力”的基础,织密织严基层“组织网”就是要把党的建设工作链条延伸到每个领域,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保证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令必行、行必果”。一要构建“党建网格”,优化“战斗梯队”。依据户籍人口、管辖面积、党员分布等情况划分基本网格和设置党组织,构建起“村(社区)党总支部+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切实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的声音、党的部署、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到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二要推进“多网合一”,提高“战术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网格与政法综治网格、****网格、安全生产网格等各类社会治理全科网格进行有效融合,切实用党建网格整合、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力量,系统解决网格化管理“多龙治水”的问题,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战术效果”。三要扩大“网络覆盖”,强化“战斗实力”。坚持应建尽建,持续扩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灵活采取“单独建、挂靠建、联合建、融合建”等方式,把党建网络有效覆盖社会各领域各群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领导、党的活动、党的形象、党的声音和党的力量。
搭牢“服务网”,夯实“群众高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我们要善于在阵地建设、干部引领、服务群众等方面搭牢“服务网”,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夯实“群众高地”。一方面,要把阵地建在“网点”,增强群众“幸福感”。依托“三级党建网格”,将党支部阵地打造成网格里的“网点”,把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在便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网点”上,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把活动中心建成最吸引党员群众的活动场所,实实在在地增强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要让干部把好“网关”,提升群众“安全感”。着力建强基层党建三级“网关”,重点关注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的培养,充分发挥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连接各级网格的“网关”作用,不断提高他们的“把关”能力,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安全感”。与此同时,要将党员融进“网格”,提高群众“获得感”。选配村(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长、离任村干部等担任网格员,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从根本上提高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用活“互联网”,铸好“攻坚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工作思维为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基层党组织建设务必要与时俱进,实现工作方式创新,保障整体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建立“互联网+民情”模式,打造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不少群众发表个人意见、表达诉求意愿的主要途径,党员干部要主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引导舆论、化解矛盾,从“海量”的信息中,真正把群众所思所想摸准,并积极通过官方渠道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实际困难回应好、解决好。建立“互联网+学习”模式,打造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组织是“形”,思想是“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而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角色、时空等限制,基层党组织更应活用“互联网思维”,研究创建“支部网上课堂”,借助微信群、qq群等通讯平台,把支部建在“线上”,把党员连在“线上”,开启党员学习新模式,推动党员学习向纵横式深入,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当前,中国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行至民族复兴关键一程,我们比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锲而不舍地在“组织网”“服务网”“互联网”上下功夫,以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新时代变革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篇三】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唯有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懂政策、懂基层、懂民心,才能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懂政策,用活用好资源政策。这里的“懂”,是真懂而不是假懂,是全懂而不是半懂。只有把党的政策学懂弄通了、吃透嚼碎了,才能让工作开展更加有底气、目标完成更加有方向、任务落实更加有抓手。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每个政策出台后,必须自己先学一学、悟一悟,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活用好资源政策,要树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重视重用基层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坚定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城乡治理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一线工作力量。把抓工作有思路、有招法、有韧劲、有魄力的干部,选配到主要工作岗位上。在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全力做好人才“回引”,深入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计划,设立专门的岗位,优先选配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积极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
懂基层,瞄准基层难点堵点。基层工作需要接地气、讲实际,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不对路子,老百姓就不“服气”。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必须用心用情读懂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在田间地头实践大课堂中深入思考、为民服务。尤其是针对基层党建难点薄弱点问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逐一破解。针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完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方案,定期对已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开展“回头看”,全力实施村“转化提升”行动,落实“一村一策”,实行销号整改。针对“没钱办事”难点,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投入增长机制,精准抓好中央和省扶持政策落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收益最大。针对“没人办事”难点,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保障作用,重点在选育管用、管好资源、闯好市场等方面下足功夫。
懂民心,建立联系服务制度。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民服务如果只是在文件上写,在政策制定中却得不到体现,就不能体察民瘴所在、民忧所系,就只会口惠而实不至。因此,若想更好地懂民心,为民服务,必须把百姓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建立更稳固持久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离不开群众。要依托开展接地气、得民心的实践活动,探索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引力”,在交任务、压担子、传压力中用好实干“压力”,在加油助力中加大成长“推力”,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让群众始终拥护组织、配合干部、支持工作。
坚持大抓基层导向,不能只是嘴上说,必须落实于行动中,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努力懂政策、懂基层、懂民心。唯有如此,才能把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坚强力量、党的号召要求、党的关心服务落实到基层,真正破解基层党建的难点、薄弱点,实实在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