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谈到家风故事,我深有感触,正是长辈优秀家风的教育,我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我的第一任家庭教师---我的姥姥。我小时候一直住在姥姥家,姥姥的教育一直影响到我现在的生活。小时候,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每次吃饭都要剩下一些饭菜。有一天,姥姥在饭桌上问我:“之前教你背古诗时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记得吗?你现在浪费的每一粒米每一份菜,都是农民挥汗如雨播种的成果。”听后我把剩下的饭菜吃掉了,并且以后都没有再浪费过哪怕一粒米,这个习惯保留至今。现在的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姥姥当年的用心,体会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感谢我的第一位老师。
我的第二任家庭教师---我的爸爸。严厉的爸爸对我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爸爸是一名公务员,他周末经常加班,有时候大晚上还要电话解决村民的问题。开始我很不理解,我觉得爸爸很少能融入到我和妈妈的生活中,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终于有一天,我去吐槽他的种种行为,我至今无法忘记他对我讲的话,他说:“爸爸是一名公务员,是人民公仆,职责就是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使命。无国难成家,爸爸做的正是最基层的工作,只有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小家才会越来越好。”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爸爸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从那天起,我在心中默默埋下了种子,以后也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
上面就是我的两段小故事,事情虽小,却对我意义深远。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良好培养和教育,我也会同你们一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篇二】
母亲出生于1935年4月,如果她还在世的话今年刚好80岁,不幸的是她已离开我们9年了。可能在别人眼里,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在我们五姐妹心中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的勤奋好学精神、勤俭持家作风、与人为善品格及不卑不亢做人原则在我们心中刻下烙印,深刻影响着我们。
外祖母在母亲12岁时就过世了,母亲是家中长女,下有三个妹妹,加之外祖父的传统思想,只让母亲读了4年小学,便辍学在家照顾妹妹做家务,母亲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读中学、上大学。可能因为此,她十分重视我们姐妹的学习教育,在我们小时候学习还不被大家重视的时候,母亲就会在劳动之余给我们读故事书,在玩耍中教我们算术,从没有因家务事让我们请假不去上学,哪怕是我们自己因感冒想偷懒不去上学都不行,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上学真好。她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但从不以考试分数高低来评判我们学习好坏,每考完试她都会问考试题会做吗,不会的现在会没会,她要的是我们真才实学,不是考试名次的虚名,她绝不允许我们弄虚作假。母亲不仅要求我们学习,她自己也经常收听广播、从生产队借报纸看了解国家大事。恢复高考后,我们五姐妹陆续考上了大学、中专等走出农村,这与母亲对我们培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勤俭的一生。她没有现在所谓的工作,她就是一个全职家庭妇女,但自我记事起就没见过母亲休息。父亲是小学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在我们小时候父亲每月的工资好像不到30元,而且是要上交给奶奶管理,我们几姐妹的各种费用就靠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的收入。母亲的缝纫活做得好,村里很多人找母亲做新衣,母亲白天要负责养鸡喂猪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为了不耽误别人出门穿新衣,她经常晚上挑灯夜战。为了让我们姐妹穿的整齐干净不落伍,母亲一年四季都很忙碌没有淡季,她不但提前把下个季节的衣服鞋子做好备着,还不断向城里来的知青着装学习,学做棉猴,把布鞋加个塑料底,把穿小的衣服接个边,把穿破的衣服补个装饰等等,正是母亲的勤俭持家,让我们姐妹在那个极困难时期都能够穿戴整洁、体面。
母亲是少言寡语的人,属于暖水瓶型,平时不苟言笑,可是当谁家有困难求助她时她一定热情帮忙。经常有人来我家向母亲求助,有婆媳关系不好寻求解决矛盾的,有家里没钱买药借钱的,还有出门走亲戚借衣服的等等。母亲常说自己没文化做不了大事,能够帮助别人一点小忙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记得村里有个五保户爷爷,非常中意母亲做的鞋,跟别人讲想买一双母亲做的鞋,母亲听说后连忙赶制一双鞋赠送给他。母亲从不嫌贫爱富,从不论他人是非,从没有非分之想,一辈子安分守己,恪守本分,她赢得村里男女老少人的敬重。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朴素的思想教育我们做人做事,她没有留给我们一分物质财富,却留给我们享用终身的精神财富,如今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并影响着子女。
【篇三】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父亲留给我们的教诲时刻铭记在心,尤其是那个特殊的苹果,我和弟弟一生永远牢记在心。
事情发生在28年前,父亲在村里担任小学校长,我上小学五年级,弟弟小学二年级。那时的农村经常停电,一个冬天的傍晚,我们刚就着煤油灯吃完晚饭,村西头一位姓申的夫妻两人来到了家里,带着笑容和父亲打着招呼,说想说说他们家女儿的事。因为我们要在吃饭的屋里写作业,大人们寒暄了几句,就去隔壁屋说话。我们兄弟俩围着小方桌写作业,突然弟弟说,好香呀,屋里有一丝清清淡淡的苹果香味,有苹果,当时只有过节时才有苹果吃。两个人像狗一样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发现在缝纫机上放着一个深色布兜,苹果就在里面发出香味。苹果真红真大,真诱人,两人互相看着对方,说也不说话,真想咬一口。想起父亲严厉的面孔,平时家里很节省,哪来的苹果,两人只好把拿起来的苹果又放回了兜里。这下写作业两人都没有了心思,想着香香甜甜的苹果。
第二天早晨放学回来,看见父亲惊奇的竟然在我们之前回到了家。父亲板着面孔,命令我们跪下,说你们俩谁不听话。我看着弟弟,弟弟看着我,不知道咋回事,但都跪在了地上。母亲拿出来了那个蓝色布兜,从里面拿出来了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父亲生气的吼道,谁咬的,弟弟哇的一声哭了。父亲继续大声说着,哪来的苹果你们知道吗,昨天二茂来家里找我干吗,你们没听到吗,偷偷放家里的苹果,谁叫你们吃了。母亲插话说,最近村里在招几个临时代课教师,我们村里和附近村好些人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父亲是校长,说话有分量,昨天二茂来正是这个事,要不然人家为啥给我们送苹果。父亲继续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知道吗,一辈子都不能干这事知道吗,平常咋收拾你俩的,今天早晨都给我跪着,不许吃饭,一会直接去学校,我和你妈去乡里办点事。
早晨的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一直跪着,饿着肚子还是很难受。晚上回来,母亲告诉了我们一切,早上她发现了布兜,同时发现苹果被咬了一口,急急忙忙跑到学校叫回了父亲,当时父亲在学校就想把我们俩揪着耳朵回家,被母亲劝住了,他们俩去乡里就是要照着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还给二茂,当时我们刚盖了房子,欠一屁股债,买这个苹果很难得。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这个苹果的事情我们却永远难以忘记。
【篇四】
从我小时候起,我们家晚饭时间,就是我父亲教育孩子的课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听父亲用他那温和的、慈祥的声音给我们讲道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和万事兴”、“诚信待人,认真做事”、对待他人“不必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这都是父亲在饭桌上讲给我们的,这些话语中蕴含着做人、做事、工作、学习、生活、持家的道理。同时,父亲孝敬老人、呵护妻儿、和睦邻里、关爱部下的点点滴滴则是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是我们受益一生的财富。
我父亲是八十年代的老党员、老领导干部。从我记事起,他就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工作。在八十年代初有福利分房,并且领导干部配置家庭办公室,所以有一套指定的房子是给父亲的。但父亲单位有一名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刘大爷,全家老少三辈10口人住在一个9平米的小平房里。所以,父亲主动向组织提出把房子让给刘大爷,他说:“我家房子还算宽裕,老刘太困难了”,其实当时我家也是老少三辈,子女4人,房子并不宽裕。至到父亲退休多年,刘大爷80多岁还经常骑着自行车来探望父亲,每次来都提起这件事并感恩不尽。
90年,父亲即将退休,哥哥正要结婚,上级组织对父亲说:“老徐,你工作一辈子了,始终没有享受分房,儿子又要结婚,组织照顾你,从上级单位拨一套房子给你。”但当时父亲单位有一名老职工老李,儿子结婚后住在一起,和继母有矛盾,婆媳纠纷不断,儿媳要离婚,非常烦恼。老李经常和父亲念叨他的家事,所以这次父亲又说:“这套房子给老李吧。”领导说:“你明年就退休了,这是最后一次分房机会了。”父亲说:“老李家比我更需要这套房子。”
所以,哥哥结婚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至到平改才搬进楼房,父亲一辈子没有享受福利分房。多年后,房价飞涨,许多老同事老朋友来家里探望父亲时,都提起父亲二次让房的事,但父亲淡淡的说:“我不后悔,能为两个家庭解决困难比给我房子还欣慰。”
父亲的一言一行对我有深刻的影响,我走上领导岗位后,把关心爱护职工,心系群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告诫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手中的权力是用来带领职工干好工作,为他们解决困难的。不要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而要为民谋利。
今天,我经常把父亲的故事讲给女儿听,教育她要做一个正直、善良、仁厚、淡泊名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