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摘要:所谓学困生,指的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无法进行良好适应的学生。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的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但高中化学的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节奏,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以新课程教学为背景,对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作出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学困生在我国的教育群体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虽然我国在不断的推行新课程改革,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困生不够重视,甚至会对学困生在教学上采用放任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学困生的现象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教学难题。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特点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的特点
高中化学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也较高。然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没处理好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仍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进度为教学节奏进行讲课。学困生由于自身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他们在学习中越拉越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也就变得越学越难。另一方面,由于学困生在教学中得不到的教师的重视,使得学生一般都保持有过度自卑的心理,学困生一般都不愿意与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不喜欢参与到别人的讨论中,对学习抱着厌恶的态度,总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只喜欢陷入到自己的世界内。学困生总是会给自己肯定学不会、肯定做不到等这样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即使是可以学会的知识、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会在心理暗示的影响下,变得学不会、做不到。还有就是学困生的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容易发生较大的起伏,如果在学习中被教师稍微夸奖一下或者取得了点小小的成功,就变得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无所不能,进而拒绝继续学习;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或者失败,又极容易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在学习中再也没有信心。学困生其实也希望自身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但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在学习中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进而导致学习困难现象的出现。
(二)高中化学学困生思维方式的特点
高中化学学习更注重理性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中化学学困生思维方式的特点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知识进行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相对较弱,学困生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很好的总结与归纳,所学的知识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关联网,不能对知识进行联系,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对知识进行记忆。其次,对比能力不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在中,遇到相类似的难题时,不能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导致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出现差错。再次,发散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学困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只会死板硬套,不能做到灵活使用、举一反三。最后,连贯性思维能力不足,学困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缺失,导致在教学中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无法形成连贯的思维进行学习。高中教师若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二、高中化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以灌输式或简单的说教为主,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化学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辅助,需要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以实验为主的直观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很多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配备不齐全,甚至没有实验员,实验室对学校来说就是一间摆设。另外,相当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不重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课时紧、任务重,觉得带学生做分组实验或进行实验探究是浪费时间,平时教学以说实验为主,顶多播放一下实验视频或偶尔做个演示实验等。所以学生根本就没有进行化学分组实验,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化学实验室。这样不完善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也不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很好的形成统一,师生间容易出现教学方面上的矛盾,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跟上不上教师教学进度,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成为了学困生。
(二)家庭压力的影响
在我国现如今的高中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绝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学生身上都有着过高的期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现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家庭里的孩子有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往往过分的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导致许多孩子在遇见困难时不能迎难而上反而退缩,且做事没有足够的耐心。高中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耐心和挑战精神的学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打击,如果被挫折和打击打倒了,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在学习上一蹶不振,失去学习的信心,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三)学科自身的影响
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容量还是对思维的能力要求均高于初中,例如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然而由于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记忆,使得化学知识被人们认为是具有文科特点的理科科目。学困生一般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来学习高中化学,不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仅是理解知识点却没有记住知识点,有的学生是记住了知识点却对知识真正的意思并不理解,导致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而只有将化学知识真正的理解形成记忆,才能真正的学会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的知识具有一点的连贯性,知识点间的存在有很强的连接关系,任意一个环节的知识没有学好都会影响到化学整体的学习。
三、解决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对策
(一)了解学生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想要帮助学生走出学困生的困境,首先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个性、心理、学习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深度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在学习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将课堂中的教学起点降低,对一些化学用语可以进行穿插复习,分散难点。对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划分层次,采用逐步拓宽提高的办法。其次要鼓励学困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能打击,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生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多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许多教师喜欢关心学习成绩好学生,而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普通生亦或是学困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与学困生间的交流,可以在了解他们学习和心理情况的同时,找到帮助学困生解决学生难题的最好时机。加强与学困生间的交流,可以及时的发生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在纠正学生学习错误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缺点督促学生进行改正,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缺乏学习自信心的学困生来说,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困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引导他们从本质和原理上理解所学的化学内容,找到学习乐趣。对于学困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果教师都应及时的给予合理的鼓励,使从学困生可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四)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为学生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的家庭进行联系,获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为学生的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生效果。将学生的在校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家庭与学校通过合作的方式,为学困生不断的提供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理的鼓励,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改善学困生的学生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2-163.
[2]俞俊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1:79+92.
[3]俞大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7,02:59.
【篇二】
摘要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学情进行分析,从微课的选题、微课的制作、微课的使用、微课的管理与交互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应用微课来解决高中化学的重难点问题。最后,阐述了高中化学微课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
重难点问题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微时代”产品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这些“微产品”快速步入人们的视野,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近年流行在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深受广大师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一、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学科,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把学生引入化学这个奇妙的世界里,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到了高中化学中,如苏教版《必修1》中不仅要深入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如物质结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还要学习大量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既有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化学观。而在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平衡等章节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等章节中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开始觉得力不从心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微课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的补缺查漏、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如何应用微课来解决高中化学的重难点问题
1.微课的选题
微课是用来辅助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但不能取而代之,应注意立足于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不同的解决途径来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因此,教师在微课的选题上,主要以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在教学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课堂外学生疑问较多的知识点和一些高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典型例题来作为录制微课的题材。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高考经常考的电池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针对不同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考查,学生尤为容易错,所以教师可以录制两个微课。一个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知识,二是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对于该知识起到了提升巩固的作用。这两个微课作用不同,其中第一个微课适用于课堂上不能完全跟上老师上课节奏,对于原电池工作原理中原电池构成条件,正、负极判断,电极方程式书写等这些基本知识没有理解好的学生。而第二个微课学生可以在掌握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学习不同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易到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于知识点的迁移能力,也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2.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带声音和图像的视频资源,大多是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来学习的,所以微课要尽量录制地更有吸引力。录制微课时教师说话咬字要清晰,声音要抑扬顿挫有激情,针对所选择的主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查找教学素材,精心编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利用电脑、麦克风、手写板和录屏软件就可以录制微课了。根据所选课题的不同可以录制不同类型的微课,如讲授型微课、微观动画模拟类微课、实验类微课和典型例题解答类微课等等。
3.微课的使用
(1)课前
高三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能否有效的利用课堂40分钟至关重要。而有些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零碎、方程式繁多,学生基本能理解,但是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如果高三不复习肯定不行,而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又得不偿失,教师可以考虑把这些知识录制成一个个微课来辅助课堂教学。
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章节的复习,教师把铁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而且可以反复观看,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而课堂时间则可以重点用来解决“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fe2+、fe3+的检验方法等这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高考常考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强调解答,从而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率。
(2)课后
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课本里的知识以及老师上课讲授的感觉基本都懂了,但遇到题目没有老师的指导就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模式录制成微课,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便会豁然开朗,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解决化学题型中经常要用到守恒的思维模式(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等),教师录制了微课“守恒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微课中以2013年四川高考的理综卷中铜镁合金的题目为例子,具体讲解如何在解题中建立守恒观念,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直到完全理解,随后又抛出3个类似题型,以供学生自己检测学习成果。通过该微课的学习学生对这类题型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
4.微课的管理与交互途径
录制好的微课如何建立一个平台使学生更方便观看,目前主要采取云端和移动媒介相结合的方式。
(1)qq群共享模式
建立一个班级qq群,教师即可通过qq群或群空间上传共享微课视频文件,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计算机即可打开微课视频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完某个微课的内容后,还可以在qq群组中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如果对微课中的知识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教师可以在线解答,这种方式使得师生交流更方便快捷,充分利用了课余碎片时间,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该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教师实现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即可在后台编辑管理。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下载观看微课,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什么时候下载、什么时候学习等情况。
(3)建立教师博客
教师可以把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优酷或土豆网平台,然后在上面建立个人博客,就可以把视频代码复制到博客中,以博文的形式分享出来。这种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师生互动交流。
(4)百度云网盘
百度网盘是百度推出的一项云存储服务,教师可以先注册一个账号,即可获得15g的空间,目前有web版、windows客户端、android手机客户端。通过账号登录到其中的文件列表里面,点击上传文件,即可上传微课视频文件。那么,如何把百度云网盘上的文件共享给学生呢?登录云网盘,找到已上传的文件,点击分享按钮,在“分享文件夹”框中点击创建公开链接,就会出现一个分享链接,就可以把这个链接复制给学生,让学生下载该微课视频以便观看了。
三、高中化学微课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时代,微课赋予教育更便捷的途径,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师生都将从中受益。对学生而言,不同类型的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补缺补漏,还可以在查缺补漏的同时不断巩固和提升所学的知识。学生不忘初心上课时万一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的态度也会更端正。而对教师来说,微课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学上的重大变革和进步。教师在选取课题准备录制微课时,会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最后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更精炼的语言来呈现。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更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以便在录制微课时更具有针对性,这样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金明.微课在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6(4).
[2]徐军.微课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6(7).
[3]杨承印,刘欢.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微课教学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1).
【篇三】
摘要微课作为流程完整、主题突出、时长简短,可以反复观看的一种网络课堂在实验性强、使用仪器多、微观知识点多、抽象概念多的化学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从化学学科的教学需求、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出发来阐释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微课;
化学教学;
个体化学习
21世纪出现了许多和“微”相关的词语,微信、微博、微小说,等等。在教育界,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可汗学院倡导“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风靡全球。微课的主旨在于微,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最快的速度突破某一个知识的难点所在。虽然一节微课只有5-10分钟的时间,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设计中,添加了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元素,吸引眼球,语言精炼,直击教学重难点,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一、从教学需求来看微课对于化学教学的价值
第一,对于化学中的危险性实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近距离反复观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是一个核心要素,但是基于一些实验的危险性,往往由教师直接操作,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没有直接经验。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少量的药品即使因为化学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远距离处观看的学生依然无法清楚地辨别。更不用说变化细微缓慢的实验以及只有俯视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化学实验。例如,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的教学中,为了减少污染,笔者采用了微型实验,把胆矾、纸片和火柴梗放在点滴板上,用胶头滴管滴入浓硫酸,以此来证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微课设计中,笔者把实验视频直接添加进去,让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且再配上对比图表,更有利于学生区分吸水性和脱水性。
第二,微课有助于教师演示一些复杂大型化学仪器。化学实验中,还会涉及到许多化学仪器。在讲解气体制备时,学生对试管、集气瓶、圆底烧瓶、漏斗等常见仪器已经了如指掌。然而,有些装置由于体积较大,需要组装才能使用,学生见到的机会少之又少,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启普发生器装置的使用,启普发生器的“随制随停”的优点让命题教师爱不释手,启普发生器的变形装置更是受到了命题教师的青睐。通过微课的设计,可以用动画很好地解释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好地从实验原理出发,分析其他具有类似原理和功能的实验仪器。
第三,微课让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化的各种工具来阐释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化学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变化。微观世界的原子肉眼无法观察,讲解相关概念时就显得抽象且难以理解。此时利用微课教学,就能很好地把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原子具体化,把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例如,在晶胞微粒数目的计算中,均摊法计算可以通过图片将体心、面心、顶点和棱柱上的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堆积晶胞周围的其他晶胞,就能很好地计算出每个点是几个晶胞共用,这个点在晶胞中占了几分之几的份额。六棱柱晶胞的计算是均摊法计算中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通过微课展示的动画画图,一个顶点由6个晶胞共用变得清晰易懂,大大降低了抽象的空间想象给题目带来的难度,使得题目的正确答案显而易见。类似“金刚石晶胞中含有几个碳原子?”的问题在微课教学的帮助下,学生解答起来自然就不在话下。
第四,微课有助于教师将一些化学抽象概念进行视觉梳理,通过图表、图片和动画等各种形式进行清晰阐述。在化学抽象的概念中,如果借助微课把形象化的视频与图片,配上教师的细致讲解,就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准确概念,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生遇到任何变化的题型都能抽丝剥茧找出关键的线索,做到举一反三。在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中,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压强进而改变浓度,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常常困惑于恒温恒压、恒温恒容下,分别充入参加反应的气体以及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改变的问题。在微课设计中,将容器在不同状态下的情况画出,充入气体后容器的体积如何变化,气体的浓度如何变化,都在生动活泼的图像中显得清晰明了。学生看过一遍之后就能在脑海里形成形象的变化情况,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从记忆编码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图像,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二、从学生需求来看微课对于化学教学的价值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学习需求。而微课的引入从以下层面上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教师提供支持。
第一,微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高中学生的学习风格已经相对稳定,视觉性、听觉性以及体觉性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在微课中通过教师的课堂设置切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因为微课是综合性的感官信息传递,所以比学生单纯的课后阅读更加有效。化学教师根据化学的实验特性、微观特性、抽象特性,可以在微课设计中加入更加符合班级各种学习风格的教学活动和知识点演示。
第二,微课对于专注力和理解力较弱的学生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微课时长很短,对于学生的注意力要求相对弱化,可以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聚焦一个主要问题,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这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对于注意力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帮助很大。因为微课提供了模块式的学习,对于上课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进行了知识点的分解,进而帮助注意力较差的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化学学科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一些理性理解力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来逐步掌握关键的学科概念。
第三,微课对于全体的学生而言更加尊重工作记忆的规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微课可以多感官渠道刺激学生的信息获取,同时信息量较小,对于工作记忆的要求较低。同时,可以方便学生在记忆曲线下降时进行随时复习学习,这样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加有效掌握知识点。
第四,微课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微课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观看和学习,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微课的理解和掌握去延伸自己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对于因特殊原因缺课的学生来说也无疑是一个福音,可以在无法上课的情况下得到教师的关键知识点讲解。
三、从实际应用来看微课对于化学教学的价值
微课并不能完全代替目前的课堂教学,但是微课确实可以通过高科技辅助实际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都很有帮助。
第一,就化学课中的难点重点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并针对这些反复出现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微课。微课在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吸收课堂内容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精简短小,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快准狠地突破此知识点的难点所在。它不限定观看的时间与地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观看,能很好地解决对某个特定知识点的困惑,学习方向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举例来说,守恒的计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然而学生对这一内容总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严重影响了做题的速度和考试的分数。微课的设计中,可以把这一块的知识单独列出,任何守恒问题的计算都要从源头抓起,万变不离其中。首先,先要从题意中明确发生了什么反应,找出物质间量的守恒关系,即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有效地结合以上三个守恒原理,就能正确地计算出问题的答案。接着再配上相关的题目进行讲解,再多举几个例子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守恒计算。
第二,对于试卷讲评、题目分析,特别是和高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有系统地进行整理,无须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因此,教师在微课的制作中,还可以专门设计与高考题目相关的微课内容,对相关题目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课后也能很好地解决课堂中所遗留的问题,弥补课堂中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多次重复讲评同一道题目的不足。
第三,化学课中可以根据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掌握体系进行模块分类,通过微课有体系地进行整合,并在超越学校范围的化学教师网络中进行交流,让各地的优质化学教学资源得到互享提高。高中化学教材,将化学教学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列出相互关联的几个专题,将每个专题展开,可以延伸出若干的知识点。如果化学教师们能够集思广益,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微课,上传至互联网,那么对广大化学教师来说,这将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化学教研活动,更是无数学习化学的学生们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江伟.一堂化学课引发的微课运用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9).
[2]孙晓明.化学微课“五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7).
[3]江伟.一堂化学课引发的微课运用的思考[j].化学教学,2015(9).
【篇四】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常态下深谙教学内蕴,合理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态式发展,是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经验总结中提出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态模式,从新课程背景下论及高中化学发展概况、以生态化教学发展模式的构建为创新目标,提出相应的创新教育措施,以期对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态化学教学;
创新
生态化学是指在“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化学课堂教学,其在“生本、生命、生活”追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成、生动、生长”的生态化学目标。然而,生态化学当前在我国还处于教育的起始阶段。生态化学兴起于西方欧美国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生态化学普遍受到世界不少国家关注,生态化学教育由此得到相关国家和相关教育机构加以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生态化学教育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其实现教育制度健全化还有待完善。
1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高中生态化学教育发展简况
生态化学教育是一种以生态为教学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态式教与学共同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教学,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在新课程对教学要求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更要求体现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理想、人生目标共同成长的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同呼吸,共命运,在整过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要教学主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共同探索和创新知识和学习实践。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能够实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自我成长,学会探索知识和学会创新精神。所以,对开始步入人生重要阶段的高中生,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教学内容方面的合理传授,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们的成长心理。例如,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深谙每一届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活心理,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同龄人朋友关系,运用自己的思维不断与他们的思维建立一个融洽的思想纽带,在生活学习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不断培养他们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师生互助的课堂内外生态化学教学新模式。虽然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在价值观和具体原理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价值。
然而,当今社会因为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影响,在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惯例学习,把教师的学习要求在课堂上已经固定了,这就很容易把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态给禁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行为习惯、语言特点都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思维和兴趣度,在实际学习中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好教学尺度,容易伤害学生的身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大打折扣,不利于生态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堂高中的化学课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把教材里的例题讲解给同学们,之后有位同学对教材中的例题解析方法进行质疑,并举出自己新探索出的解题方法比教材的解题方法更快更准,达到一步到位且节省解题时间的效果。但是这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思想被教师当堂给驳回,理由是大家都要相信教材知识和例题解析思想的权威,最终没有得到老师的采纳和鼓励。这样,在无形的教学权威论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变成了老师要求学习的木偶,使课堂教学无法引进新的源头活水,导致教学环境出现了“生态危机”。
2构建高中化学生态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构建高中化学生态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内在教与学之间的框架发展,为学生和老师搭建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它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然后再把智慧转变成能力,进而使学生们能够为自己创造出生命价值存在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在这个生态空间里,将会自动形成互惠、互补、互生的和谐共融的生态教学氛围。这种生态化学教学的构建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生态课堂的构建和发展必须达到质优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生态化”模式发展,将会使化学课程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而为生态化学教学的实现铺开了道路。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之间发展的生态化互动,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学到相应的知识,同时,在课外能够自觉地不断巩固和兴趣式地实现自觉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
生态化学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社会、学校、学生等因素和谐相生的一种生态发展局面。例如把课堂当作一个的社会的缩影,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老师,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设计自己的化学课堂,以创新为主题,把教材知识分块后分配给同学们来自主创新设计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同时进行评比和总结。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想,并及时给予鼓励,对成果显著的还进行推广和支持。
其次,要注重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教学。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与时俱进。这就是说,一方面,生态教育的实现必须与人的自然发展相协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天堂,从而顺应了教学与自然的相协调这一规律。实现人性化的生态化学课堂教育,把课堂教育扩展成为生态的社会教育和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教育。另一方面,在时代发展的大浪潮下,教师应该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每一届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思维达成共鸣,尽量减小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产生的代沟,为学生构建一种和谐的、温馨的学习环境。
再次,生态教学实现一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和一切教学行为的主体,是实现人本教育思想的中心。我们在实现化学生态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从合作和刺激学习的行为活动中让学生自我发现意识慢慢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源于我们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化学生态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态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创新思维方面的对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在大的教育发展背景下,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本着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合理设计高中化学教学。我国生态化学课堂教学的实现和进一步发展,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其不断发展,由点发展到线,再由线发展到面,从而由高中生态化学教育发展成为整个国民乃至整个世界的生态教育,让整个社会的生态教学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五】
摘要:近年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化学教学新模式。在本研究中,作者在对当前信息技术视野下的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研究现状
一、信息技术视野下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9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就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课程进行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究。相较于国外教育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晚。2003年4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至此,研究者们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发展现状,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按照主题条件,以“信息技术”、“中学化学”为关键词搜索了2001年以来的相关研究。共筛选出386篇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笔者按照研究的层次对搜索出的样本文献进行了统计归类,在对其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研究重点集中于基础教育
笔者在对文献进行统计分类的过程中,依据研究层次将研究对象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其他四个方面(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相融合的研究中不同研究层次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分别为:基础教育研究所占比例为67.08%,职业教育研究所占比例为14.46%,而高等教育研究仅占5.74%。其他研究(大众科普、政策研究、工程技术、行业指导等)所占比例为12.72%。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融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基础教育,高达67.08%的文献都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研究的。
2.侧重对教学策略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不断加深,研究者们争相对其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二者结合的最优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微观物质可视化、实验现象生动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目前一线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笔者从样本文献中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主张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研究者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者注重对理论层面的研究,从理论上的角度探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的方式与策略。比如研究者董前荣在《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中就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文中指出教师是整合过程的主导者,必须关注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发挥出来[2]。研究者邱红梅在其研究中就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讨论,她认为在整合的过程中遵循明确的目的性、合理的主体性、有益的活动性等原则,使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与化学教学相结合[3]。另一类研究者注重在实践方面的探索,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说明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比如研究者李国富在其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nacl晶体结构的示意图,使学生对其进行直观感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4]。冯美红在其研究中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了化学软件向学生展示物质结构模型,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5]。
二、信息技术视野下化学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重视教师教的策略,忽视学生学的策略
虽然研究者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较多,但是从以往研究看来,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的关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的研究,其出发点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展开探索与实践。之所以呈现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研究者大多是一线教师,他们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试图采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的兴趣、经验考虑在内,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依旧是教师,学生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的。事实上,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改善教的方式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因此在对教师的教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学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学评价研究较少且可操作性不强
笔者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者较多地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学评价方面并没有过多研究,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仅有两篇文献,约占总样本文献数量的0.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其一是因为研究者多数属于一线教师,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一直寻求最优的结合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是由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评价中,势必需要构建一整套的评价系统,这不仅仅需要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需要进行投资,协调多方面的力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有效地结合。
此外,笔者对仅有的两篇涉及到化学教学评价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两篇文献中,其中一篇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在研究中研究者主要论述了进行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原则以及评价的方法[6],属于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另外一篇主要是关于网络协同学习环境下的化学学习的研究,研究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掘出网络教育中有价值的关于化学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成果,将这些教学成果进行整理形成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共享学习成果的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运用与网络协同优势相呼应的新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评价[7]。通过对上述两篇样本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虽然两位研究者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它们并不适用于对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的研究也仅仅能够为实际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
三、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策略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评价相结合
教育评价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往往是以传统的试卷测评的形式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便利性有目共睹,将其与教育评价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也应该是研究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关注的方向。结合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测评方式,使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助于减轻学生由于传统考试带来的负面情绪。比如以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构建网络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评。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学生进行自评,提升学生的自评能力。此外,在构建评价系统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共享性,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在本校范围内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构建“校际”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
2.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媒介进行教学与科研创新的能力[8]。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一般来讲,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会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学校的资源的情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地依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最基本的条件是教师需要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师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例如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或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也就是让学生成为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导者,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进行学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是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整合起来的执行者,只是教师整合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而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某一单元的内容为基础,构建网上学习近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毕竟学生上课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在课后进行复习或者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78
[2]董前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2):38-45
[3]邱红梅.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119
[4]李国富.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6(12):283
[5]冯美红.浅谈信息技术与有机分子结构建模教学的整合[j].化学教学,2010(10):7-10
【篇六】
摘要: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想要在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顺应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于高二阶段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二化学开放性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对高二化学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二;
化学;
开放性教学方式;
方法
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贯穿于高中教学体系的始终,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客观影响,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十分重要,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究的一项内容,与此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从而实现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一、高二化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近些年中获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研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不能忽视的基本课题之一。在高二阶段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际当中看,广大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意识到转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效果依旧不甚乐观[1]。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趣,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往往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单一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以及吸收,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逐渐丧失了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高二化学开放性教学方式应用的具体举措
想要在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效果,高二作为高中阶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一年,是学生打下学科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在高二阶段的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应用开放性教学方式成为高二化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
1.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彰显开放性
高二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想要更好的应用开放性教学方式,将此种教学方法的积极优势发挥出来,因此需要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意识到教学目标设立的重要性,并能够彰显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學目标的开放性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显性以及隐性两种目标而言的,其中显性的范畴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等等,隐性的范畴主要有教学方法、态度以及情感。例如,在进行高二化学学科《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的使用条件进行探析,同时也可以增设石油、煤和天然气的开采条件,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研究,了解石油、煤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并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石油、煤和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合理加以使用,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开放性,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2]。
2.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想要贯彻开放性教学方式在高二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借助教材开展,并能够对课程资源加以充分的整合,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能够联系实际,并学生的思维加以锻炼,结合学生成长阶段对于知识水平的实际需要,对知识内容加以完善。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开展需要教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进行高二化学《金属材料》相关内容的学习中,为有效提升开放性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预习,使学生能够明确金属材料的相关定义,引导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内容展开分析,并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为学生开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了解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并让学生能够对化学性质进行总结,教师需要为学生展开提问,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的讨论中,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3.创设开放性的互动课堂
在高二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开放性教学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从而在根本上题设课堂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广大教师能够重视起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3]。例如,在进行高二化学《爱护水资源》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了解水资源的使用现状,并让学生能够提出一些节水措施。在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引领之下,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需要注重开放性,能够将问题的探讨带进课堂当中,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专题研究,推动学生完成开放性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随着高中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活动的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起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二教学阶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开放性教学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