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4篇

时间:2024-01-09 19:25:03 来源:以智范文网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炎热的夏季到来,我在沿江中心小学的实习支教生活也即将结束,在哪里我们留下了成长的脚印。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4篇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篇1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炎热的夏季到来,我在沿江中心小学的实习支教生活也即将结束,在哪里我们留下了成长的脚印。正如沿江校歌中所唱“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实习支教的学习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它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是一块基石为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涯铺垫好道路。而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现实性的困难。在4个多月的实习支教过程中对于农村义务教的现实困难及研究总结如下:

1.教师流失:在实习支教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师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难之一。农村教师对更好岗位的追求,对更好环境的向往,离开农村而奔往城市,到城市中教授知识。也有农村教师放弃农村的教育事业,其追求创造自己更为喜欢的事业,这都是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得一个教师教好几门课程,这也使教师的精力分散,也导致了班级、个人的成绩下降。

解决对策:教育机关制定相应教师流失的对策,减少教师流失。还可以召集像我们这样自愿顶岗支教的大学生来填补农村流失教师的岗位。避免农村教师的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应解决的难题。

2.学生流失:学生资源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学生流失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辍学在家,另一方面则是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家长都存在着好的教育并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的思想。在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将孩子送往城镇中去上学这样就使农村的学生资源流失。乡下的学校也开始合并,以前一个村一所学校现在可能一个乡一所学校。由于学生的大量转移乡村学校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另外一种生源流失 辍学,辍学在家的孩子有的是上学时学习不好,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家长不让读书学习的;有自己对于学习毫无兴趣的辍学在家;还有就是在学校 不遵守学校的校级校规被学校开除的学生。而在农村学校看来,这两点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解决对策:加强学校师资能力建设,在乡村中学校以及教师树立好的地位以及规范,让孩子的家长信赖学校信赖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的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孩子从小就没有文化,而让社会称他们为文盲。而减少农村学生流失也是重点解决困难之一。

3.教师队伍建设:当今农村学校存在的弊端是教师的“老龄化”,很多乡村教师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而年轻的教师少,老教师讲课很好,教学有板有眼,仔细认真但是课堂过于古板,在教学的活跃度、丰富多彩等方面老教师还是缺乏的,比如说音乐方面小一点的年级学生喜欢能歌能舞,又蹦又跳的活跃气氛。现在科技发大了,在农村也设有多媒体课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和设计上老教师在使用中还是有些不适应。

解决对策:聘用一些毕业大学生将学到的先进知识传播的农村校园,学校也的到了不一样的知识文化,刚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也的到了实践,也让学校孩子们觉得更加新鲜,学习的更加积极。老教师经常的去学习优良的文化知识,多多的培养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4.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发放:在实习的调查研究中,学校的发放资金的多少是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农村义务教育现实问题的首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基础性的建设是要全面、规整的。这样学校的事业才会发展的更好,比如说学校的桌椅的齐全,学校的房屋要安全,学校的教师的用书等等方面。而基础性设施的齐全就要看国家发放的资金多少,对与农村学校来说我们国家要多多的辅助使乡村的孩子们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想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习特长,这些都是要资金来决定。

解决对策:国家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 发展,发放大量资金来建设农村的教育事业,社会也加大力度来帮助建设农村事业,让农村的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是在不断的发展,而他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在现实面前我们为它找到解决的路,让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高更远。让农村的孩子们得到更为幸福的阳光和雨露。

沿江乡中心小学支教生 夏葆葆 2013年6月23日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篇2

摘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国内起步较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但自身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的困境。有鉴于此,拟从学理的角度去探究其面对的困境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困境对策

一.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组织化的平台,并取得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规模效益。不仅如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化经营也大大加快了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组织起来的农民以专业合作的形式展开农业市场化经营,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分工、协作的生产力,而且通过扩展规模、突破地域限制而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生产力,从组织、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它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地位,使个体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理顺的组织结构和适度的规模进入市场。农业合作组织还可以为成员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并能享受国家某些减免税待遇,有利于农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困境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自己,另一个是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农民,由于本身的知识学历比较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了解不多,以为加入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等于踏上了致富的“动车”,可以迅速实现“小康”,乃至“大富”,对合作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潜在风险估计不足,一旦遇到发展中的问题,极容易产生“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不良后果。同时,传统的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的“私有性”较为严重,在平时的生产经营中,很难产生强大的“合力”。加之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不严密,对入社退社无明确的要求,使得很多地方合作组织发展,有利则红红火火,无利则冷冷清清,这也严重制约着一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很多人也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够,缺乏远见,认为是农民自己的集体组织,只管建立,不负责发展,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少,促进其发展的措施就更少。同时管理也显得很松散且无规律:工商、民政、科协、农委、政府等都在管,一旦遇到问题又都相互推诿、扯皮,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人才困境

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自认为跳了“龙门”,即使遇到现在就业难的现状,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宁愿降低工资和各项待遇,也要留在大、中城市,实在在大、中城市找不到工作的,也只是回到县城去找工作,真正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学生少之又少。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毕业生都不愿回到农村,那来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更是不愿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工作。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农村高中生是目前农村中的“高学历”者,且这一批人年富力强,正值工作的黄金年龄,但这一批人大多在外打工。现在农村中常年“驻扎”的人,除了“4050”人员,基本上就是留守未成年人。所以那为数不多的“懂理论、会操作、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青壮年就是目前农村中的“能人”。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严重缺失,使得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后劲显得不足。

(三)制度困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大多不够完善,各项制度的制定有待完善,缺少具体明确的要求。有的合作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有的在民政部门注册、有的则根本没注册,使得各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既不方便开展活动,又不便承担法律责任;政府部门的行政介入也使得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府的附属部门;加之农村地理位置不便,县域内的各金融网点分布不够科学、合理,“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容易发生“断裂”,以至形成“真空”,而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有限、民间借贷资金代价过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四)法律困境

虽然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就已实施,但税务、金融等方面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迟迟未出台,即使最后出台了,各项优惠措施也得不到切实的落实。《合作社法》也仅仅是从大的方面,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定性和解读,很多具体的细节和相关的问题还有待深入地研究和解决。因为法律困境的存在,合作经济组织不适用于相关经营领域的准入法律规定,无法进入农村相关经营领域受益,经济实体难以形成。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农民自己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身先士卒,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问题和风险进入深入思考,并做好相应准备。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通过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合作经济组织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为合作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良性发展中,观念是条件,利益是根本,制度是关键,但无一例外的是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三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农民自身潜能的开发和挖掘:而这正是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之所在。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中的一些“能人”和相对突出者得到集中培训,从而在合作经济组织中脱颖而出,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强大的领导核心。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待遇积极引进人才,大量引进技术型人才,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强大的技术核心,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树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就业理念,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实行公司化模式,完善各项制度机制

首先,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各项规章、章程,推进民主化管理模式。各组织在保证一人一票的基础上,按交易额或者对组织的贡献大小行使表决权,但对表决权实行最高限制。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各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部分人操纵组织,妨碍组织发展的民主性。其次,按照公司制的要求,明晰产权,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同时完善分配机制,使各成员在实际生活中明显体会到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来的各项好处,从而提高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作为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采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小额信贷的方式,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资金难问题,彻底修复“支农”金融服务体系的“断裂”之处,消除“真空”,加快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加快立法进程,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德国早在1898年就颁布了合作社法;美国1922年颁布了《卡帕·沃尔斯太德法》,后又制定了《合作社销售法》;日本也先后颁布实施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农林渔业组合重建整备法》、《农协助成法》,各国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为合作经济组织保驾护航。虽然我国在2007年也已经颁布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但各部门、各地区还要完善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真正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条件,促使其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管爱国《符纯华现代世界合作社经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慕永太《合作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郭翔宇《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决策导刊,2005,(5).[4]赵治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证研究综述》河南农业科学,2007,(11).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篇3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2007-3-10.[5]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篇4

------2010级小学教育 龚兴萍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成绩较之过去虽然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依然滞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诸多,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困境 发展 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民族的复兴,需要科学技术,农村的发展与进步更要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基础教育,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小学教育是否成功,对国家中长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影响至关重大,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农村小学一改以前的落后,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诸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校舍进行了一定的修缮,教学器材有所增加;师资力量相对充足了一些,许多农村小学教师都是经过一定的教学专业培训的大专、本科毕业生,以前的民办教师基本上没有了,民办教师这一说法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教学质量相应提高。但农村 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环节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哪些困境?我们又将如何改善发展呢?

一、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不断衍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第三、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第四: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 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1、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农村小学的教育,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教育教学的设施有了很大地发展,就连村级校舍也从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屋,有些村级小学甚至有了两三层的教学楼,大多数镇乡级中心小学校有了标准化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校舍,美丽的校园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不用再像当年我们读书时那样挤在一张破课桌上学习;一些农村小学也配备了一些教学器材,如电子教学器材、文艺教学器材和体育教学器材等。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操场只是一块小小的院坝,没有篮球架,没有乒乓台;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专职老师严重不足„„德、智、体、美发展不均衡,音乐课还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这样有些教学就不能进行,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这些情况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小学相提并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在农村出现了许多村级小学的废弃,一个村庄在本村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如我老家——镇宁县江龙镇干坝村教学点,只有20多个学生,且无五六年级。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建立了中心小学,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当然,我老家的教学点已整合到了中心小学校。但是在建立中心小学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小学生住宿设施和小学生心理辅导不能跟进,导致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⑴乡村小学的很多教师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孤立了教材,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没有深入贯彻执行“减负提质”精神。

⑵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的工作成绩的考核,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学生的分数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好,教学能力强,是“教学能手”,学生考不出成绩,那就是教师教学能力差。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甚至不惜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采用不良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效仿苦行僧苦读苦背,通过题海战术来求得高分,更使得有些教师为了绩效工资不受损失,而在考试时帮学生弄虚作假,这些教师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纲要》减负提质的教育精神,严重玷污了师德。

⑶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办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自己的事,乡政府不必介入,因此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不足。

⑷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教师根本没有得到参加培训的机会,只是拿着以前的教学经验来教学,当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也得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正规的培训可参加是很危险的,很难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加之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这无疑会导致教育改革信息本来就比较闭塞的乡村小学,在教改上的滞后。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4、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5、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致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有能力或稍有关系的中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投好学校而去,留守在原校的教师不是淡泊名利的就是“老弱病残”的了。农村教师的流失成了农村教育最大的心病,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更是雪上加霜。刚刚适应教法的孩子又只能重新去适应新老师的教法。此种现象难道不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 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 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0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 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3、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师仍旧沿袭着粉笔加课本的教学方法,有些地方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到位所限,而有些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许多电子教学设施成了摆设,原因比较多,但教师不会使用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能反映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对于音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上就没有改进,在这些方面有才能的教师极其有限,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小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学习很有限,这也使得在音乐、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上学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是为了便于自己做事,孩子学不学,知识学多学少没关系,只要安全就行,平时很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校情况,绝大多数的家长,只要老师没找就根本不与学校、不与教师主动联系,沟通。更有甚 者,由于外出打工,随便把小孩寄存在父母或者亲友、邻居家,三月五月也没个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的电话。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二、农村小学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人认为,要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把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小学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小学教育的投入。重点是促进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

(二)、深入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和教师要转变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思想上跟进新的教育形势,做一个新时期下的合格教师。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理念。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担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再次,要着重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对学校和教师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符合新时期教改的新要求;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实验、综合实践等课时,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进行补课。

2、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公平量化考核,择优录用,奖惩分明。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3、继续教育部门要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组织小学教师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便于教师掌握新的教改理念,让素质教育的全面开花。

4、教师要打破原来以考分高低定论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重新建立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能、勤、绩进行公正、平等地评估。

5、我们的教学要有针对性的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社会,服务农村。如:我们的“手工制作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目步入社会,走进农家,服务老百姓,让百姓关注我们的教育,提高认识,进而投资教育,以增强社会办学的力度,改善我们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6、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教育和引导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到2020年,国家要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国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被视为教育基石的小学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教学合一》--陶行知。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