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12-11 20:50:02 来源:以智范文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脊”“暇”“嫣”这三个生字。2.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想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0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脊”“暇”“嫣”这三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德国独特的风情。

3.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从而领略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

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交流】

同学们,这世间美的东西很多,范老师就特别喜欢花。你们喜欢养花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去看一看。这个国家的人不仅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里含着一对反义词,想想看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

(老师教大家一个朗读的小技巧,当我们要强调某个词语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词语读得重一些。)

4.简介作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大家对季羡林还有印象吗?出示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相信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检查一下文中的生词。

课件出示生词: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1)指名生读,教师相机强调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读准 “脊梁”的“梁”为轻声;“莞”多音字,读地名里读guǎn ;多音字“应”)。

(2)全班齐读

(3)描红的是课文的生字,这么多的生字里头,你觉得哪些生字比较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指导书写生字“脊”,提醒学生注意“脊”的笔顺,“暇”字应注意是日字旁。

(5)学生在纸上书写生字“脊”,写好后同桌之间互相看看。

2.指名生逐段轮读

(同学们,我们解决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想请四个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向老师推荐一下这四位同学。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作者几次来到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了怎样印象?)

(作者年轻时在德国留学期间看到这个国家的人不仅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给别人看,时隔四五十年重返德国时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这两个相同的句式都用上了感叹号,怎样才能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用笔画一画,做上记号。(可以在边上标注“奇丽”“奇特”)

预设(一)想象画面,品街头景色之“奇丽”

出示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读着这么美的文字,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

生汇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想想看这两个词语分别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花的?(写出了花的数量多、花的颜色美。)

师:描写花的数量多、花的颜色美的词语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么多的词语。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说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可以试着从花的颜色和花的形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描述,范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季羡林不愧是我国的语言学大师,他仅用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就把同学们刚才说的那么多的意思包含在里头,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

2.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景色奇丽?

生汇报:“花的海洋”“山**上”“应接不暇”

师简介“山**”(出示相关资料)

(这“山**上,应接不暇”是一个八字成语,这个成语是有来历的。山**,是个地名,在浙江绍兴城的西南郊外。这条道,是用石板铺成,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绿树成阴、草木葱茏,身在其中,就像在画中游览一样。一千多年前著名诗人王献之来到这里,看到这儿的美景,情不自禁写道“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可见在作者的眼里,走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上的感觉跟走在国内的山**上的感觉是一样,它会让人感到——

3.出示: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大街上,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个句子——

师引读:(音乐)

在德国,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我们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女生读)—

我们穿过这条街,进了一条小巷,抬头向上看,(男生读)— 。

这样的美景岂能匆匆错过,不禁让人放慢脚步,细细欣赏。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全班读) —

2.播放德国风光图片,感受景色奇丽。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不想去德国的大街小巷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呢?)

3.试背这个片段。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德国的大街小巷上,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师:是呀,怎样让这些美丽的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文字记在心上。当我们熟记这些文字时,这些美丽的画面自然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定格。多年以后,当你想起这些文字时,它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诱人的芬芳,挥之不去。因为,好的文章是有生命的。

出示片段,让生试背。(出示片段——出示填空的片段——出示提示语的PPT)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感受德国独特的风情。

预设(二)抓关键词,品民族之“奇特”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呢?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花的脊梁。

师:试着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来学习这个片段,用笔圈一圈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试着想象画面。

1.理解 “脊梁”

知道什么是“花的脊梁”吗?我们平时是怎样养花的?透过“花的脊梁”这个词语你都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

2.理解“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这个词语说的是每家每户,它让你想到了可能想到了什么?文中出现“家家户户”这个词语的句子可不止一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我走在街上,抬头向上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2.师小结:

作者年轻时在德国时,看到的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隔四五十看后看到的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作者从心底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出示)

四、回顾小结。

2.师:同学们作者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十年,看到德国人种的花是——(读课题),时隔四五十年后,他重返德国,看到德国人种花仍是——(读课题),这里头其实还包含着德国人独特的处事原则,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着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并熟记于心。

2.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六、板书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主线让学生潜心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画面。如教学“奇丽的景色”中,让生围绕“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这句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先跳入自己的眼帘,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通过说表示花多、花美的词语后,让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而后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之后,再让学生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让学生在练说片段中把想象中画面表达出来。透过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这些画面呈现出来。在体悟读、自由读、师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最后都是总结学法(即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让学生学着用这种方法,自学“奇特的民族”这个部分。由扶到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整节课,我努力遵循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教师对学生牵引的过多,学生的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力求通过文本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引领学生去自主领略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短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作者像拉家常似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回味着一个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完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另一篇体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小品文——《剪掉一半的窗帘》。文章描述了作者见到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帘都只有一半,询问德国朋友,朋友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到窗台上的花,花既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别人看的。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为什么德国会成为童话般的美丽王国,因为每一个都为别人着想,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我们学校教学楼每一层的阳台上都栽种着迎春花,每个星期,孩子们都会为我们班阳台上的迎春花拔草,我告诉他们我们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是,当我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的时候,就看到了在灿烂阳光下绽放着的迎春花,每个班的同学都在精心地照料这可爱的花,所以这花才愈开愈艳。迎春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教学楼,美化了我们的"校园,还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早春的讯息。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孩子们还谈到了我们的读书角,谈到了每天的轮流值日……

作为师者,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善于挖掘文本蕴藏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懂得要想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颗“我为人人”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人为我”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3

钱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颇有收获。

一、学生美丽的情感在多元品读中得以飞扬。

语言是语文之“根”,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本节课,钱老师“咬定朗读不放松,立根原在文字中。”课中,钱老师十分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将理解词句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或借助关键词句的品析,体会作者情感;或想象画面,再现文本的情境;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或饱含深情,引导学生在“一咏三叹”的朗读中升华情感、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将“朗读训练”与“个性体验”、“多元解读”融为一体。

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情境创设中得以放飞。

在教学过程中,钱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钱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三、学生发展性的思维能力在有效提问中得到提高。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几次设计了问题的思考环节。问题的设置规范、精当,引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挖掘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进入了文本的.情境,由花到人,采用“欣赏—品味—深化”的方式,层层递进,紧扣“花美人更美”这一灵魂所在,将重点段落的朗读与领悟融为一体,然后再深入到作者的心理,采用了各种方法、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既保持明确的文本意识,又在教学对话中把课文意义引向深入,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4

《自己的花式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多德国人某些特点进行了了解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想象,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由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理解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马上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然而在本堂课中,课件出了一点问题,打断了学生的理解思路。虽然学生也理解到了,也读了,但总是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点。另外,在读写结合这方面点得还不够透,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说话的表达仍需坚持训练。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下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从课文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的教育。

【拓展与延伸】:背诵课文,摘抄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重、难点突破】: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很多的人家家里都养着或多或少的花草,供自己观赏。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

提示:抓住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作者在德国看到的奇丽景象,一方面是文章的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附相关例句: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处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我为人人”是“人人为我”的前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

(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没有改变,这种境界是更美丽的。

(2)“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时隔四五十年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3.学习了这一课,你从中爱到了怎样的`启示与教育?

学生自由交流。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要让学生积累写景的好词好句,发挥想象,仿佛置身于德国街道的花海里。使学生领略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德。本课的设计我在拓展和深化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的一篇介绍德国的风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

⑴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

学过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课文?季羡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或者怎样的作家?

小结:

在你们的眼中,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其实,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⑵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

(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有许多新的词语,不知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没有?

出示:

莞尔一笑脊梁应接不暇

自顾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指名读文,思考问题: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精读全文,交流感受

1、过渡: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读相关的句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景色的奇丽?

随机出示相关的重点句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⑴学生读──教师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仿佛看到了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师: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评价读得怎样。)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说明了什么?体会花之多、花之美。闻着花香

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默读一下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师: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在互相帮助中我们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齐读3自然段:男女生接读,看图背诵。)

⑶走在德国,满眼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留学德国十年的求学的足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羡林先生思绪万千?此时季羡林先生的心情怎样?

谁愿意入情入境地为大家朗读最后一段?把这种种思绪,滴滴感受读出来。

师:你最喜欢哪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①预设一: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的含义包含什么?女主人的淳朴善良的人生境界像花一样美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俗风情!

②预设二: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赞美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③预设三: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作者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续写一段话:梦见了;梦见了

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伸出异国他乡的青年季羡林先生怎能不怀念祖国和家乡?怎能不怀念亲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相信这篇隽永的小短文留给我们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我想知道此时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感谢季羡林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引领我们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如今,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假如我们能为季爷爷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作品,他一定会很欣慰!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3、季羡林先生本身就具备这样的人生境界,老师为大家推荐两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黄昏》,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走进季羡林崇高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7

《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讲课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一开篇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由衷地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多么地耐人寻味;课文的最后,作者谈到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对德国的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赞美。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有两个地方值得我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

一、提倡“慢”课堂,把“以生为本”牢记心头

本课的教学一共用了6课时,原本我计划将第1.2课时放在熟悉课文内容上,包括扫除生字词障碍、规范手语表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等等。按照之前的预设,用两课时来疏通课文,在时间上应该是较为充裕的。但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教学时间超出了预设。由于课文中出现了好些个四字成语,这对理解力较弱的聋生来说很是晦涩难懂。像“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耐人寻味”等成语,让学生乍一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借助《完全解读》这本书初步理解词义,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做到“词不离句”,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一番,之后我请学生上台说说他(她)对这几个成语的理解,再由老师进行更正并尝试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成语造几个句子,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由于在学习字词上用掉的时间超过了计划用时,所以我本能地放慢脚步,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进度,将之前定下的5课时教完本课增加至6课时,从容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学生跟不上老师预设的教学步伐,那么这时“以生为本”是我们最应坚守的唯一的指导教学的底线与原则。

二、直面“生成”,让“课堂生成”成为教学中的彩虹

都说好的课堂大多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这一课的教学也给了我始料未及的惊诧与挑战。在读到课文中“……他们的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时,有一位思维很活跃的学生立马站起来问道:“德国人脑子坏了吗?把花种在窗外,自己看不到,那为什么还要种?”我原本以为学生读到德国人种花给别人看会觉得他们很无私、很值得大家向他们学习,而这位学生表现出的不一样的脑回路着实令我有些缓不过神来。

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我是这么处理的:首先,表扬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接着我出示备课时上网找到的在沿街的"窗口各种花儿竞相怒放的图片,请同学们观赏美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快被图中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象吸引住了,我赶紧追问大家,这么美的街道你们喜欢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是不是很愉悦?而且老师相信爱拍照的同学一定会在这里拍下很多美美的相片去发朋友圈的。可是,这些漂亮的花如果没有人种在窗台上,那我们哪能置身于花海而心旷神怡呢?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德国人很勤劳、很爱花、很爱美?你们再想一想,如果大家都把花种在自己家里,那这条街道还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美吗?听老师这么一说,还有同学认为德国人的脑子有毛病吗?这时,班上的同学都在以摇头回应我。我最后进行小结:其实这正是本文作者要大力称赞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耐人寻味的美好境界啊……

在我看来,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珍视学生带来的计划外的“课堂彩虹”,这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的一条捷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对生成的课堂“温柔以待”,努力使每一堂有“生成”的语文课都能成为我和学生共同的、不可重来的、令人欣喜的生命体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8

备课时的思考比较浅显:想紧扣一个关键句进行生发探究,习得言语,熏陶思想。对于关键句的选择举棋不定,“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等句子都觉得很重要,但真正操作起来,似乎又不能得心应手。估计学情,初读课文后学生对口号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有印象,这也是本文所要传达的一种美好境界,于是决定就这个句子组织探究学习。课后,同年级组老师笑说:今天的课你的底气最不足。一语道中心坎!课前心存众多疑问,课堂又怎能大气自如!

根据张老师的建议,本课可作如下设计:文章在娓娓叙述中向我们呈现了三个清晰的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过电影般理清三个片段,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进行第3自然段的重点学习,反复朗读,凸显画面,感受奇丽景象,体会愉悦心情,从而带动2、4 自然段,上挂下联,品读“莞尔一笑”和“美丽”的内涵,在滚动式教学过程中领略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最后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表达视角。

以上设计启示: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谋篇布局,不能只抓细节零碎而忽视文本整体。对照我的课堂,在这点上,我又栽了。

通过画面呈现便可感知全文,是了解散文主要内容的有效手段之一。我置整体感知于一边,旁敲边打零散句段,使得学习失却整体性。

体会“莞尔一笑”一词所包含的意味中,我本想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女房东与花儿的对话,感受人们为别人着想的心境,可学生的表达特显幼稚、单一。难怪,这种意味只有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大街上那奇丽的景象,真切感受到这一片美丽是因为家家户户养花都是给别人看的.所带来的之后,才能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那份淡定自若、理所当然和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

在感受大街上奇丽的景象一段的教学中,我紧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放,非在这两个一读就懂的词语上大做文章,使得学生绞尽脑汁也只能感受到花的多和美,仅此干瘪两字而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感悟一个“美”字上,抓住文句“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让学生逐步品味那里的花美、人更美。然而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时,发现这一次教学线路虽然也可以达到目标、突破难点,但似乎过于强调了人文性。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七单元中,其目的是让我们感受异国风情,品味他国的民俗民风,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便会发现文本中就有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品味又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我带领着学生去异国他乡尽情地畅游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切不可草草地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觉得中心是什么就该是什么,应该把此文放在一个单元中,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顾到编者的设计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此才能够把课上得深刻、丰厚。

细节操作讲究度:

在感受“景色奇丽”这一板块中,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的:

1、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花美的"语句,然后读一读。

2、抓住重点词让学生谈感受。

3、出示图片写感悟。操作比较简单,方法比较陈旧。

针对这些不足,我在第二次设计中有了改进: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语句,并把它读好。

2、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段话,把它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景色奇丽。

3、你能抓住重点词谈谈感受吗?

4、把我们想象到的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5、随机出示图片,师配乐朗读。

6、请把这奇丽的景色加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笔流淌下来吧!

出示练习:

此时此刻,我仿佛……

(提示:你可以抓住花的形状、颜色、芳香等。)

如此细化了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奇丽的景色,更是有指导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思考: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何为“亲历”呢?让是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1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