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17 09:40:05 来源:以智范文网

2006年陵川县十次党代会和十四届人代会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尤其把“工业强县”战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四年多来,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工业强县”战略形成共识。无论是县、乡、村三级干部还是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都充分认识到“工业强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积极投身到“工业强县”热潮中,“工业强县”战略形成共识。

(二)重大工业项目持续推进。2006年以来,全县新上及技改各类工业项目共52个,概算总投资2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有41个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历史以来新上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开工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个时期。煤炭产业经过资源整合重组,形成年产60万吨矿井1座,30万吨矿井2座,15万吨矿井6座,9万吨矿井18座,且部分矿井达产达效,产能达372万吨。目前,经过新一轮整合重组,以新组建的山西崇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保留和建设7座矿井,设计产能375万吨。冶铸产业完成了450立方高炉及霖春镁业3万吨原镁及镁合金;
彩虹铸造6万吨出口铸管、管件;
金烽工贸年产6万吨离心铸管一期;
骏通20万吨球墨铸管一期;
盛邦年产2000吨不锈钢精密铸造等项目。化工产业完成了羊明化工3万吨轻质碳酸钙、鸿宇3000吨糠醛、天成橡胶硫化促进剂系列产品、华兰酞菁兰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材产业完成了晋发20万吨粉磨站、孟电陵川水泥公司75万吨粉磨站,日产3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完成了昌墉、行源、盛源等6个煤矸石烧结砖和润陶年产500万片新型建筑用瓦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了鸿生淀粉10万吨玉米深加工、古陵山淀粉10万吨马铃薯加工及薯渣加工饲料、水晶粉丝粉皮生产线、五色土杂粮及杂粮饼加工生产线、强民乳业养殖生态园等项目。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县工业企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提升机械装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主要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扩张,产业集中度有了极大提高,机械化程度明显改善。煤炭产业2006年全县31座煤矿年产能378万吨,上缴税金8380万元。通过四年来的关停、整合重组,现保留和建设的7座矿井年产能为375万吨。2009年煤炭企业上缴税金11413万元,相当于2006年的1.4倍。同时,全县13个煤矿实施了转产带产项目,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冶铸产业实施了高炉喷煤、贫矿精选配套节能技术改造及高炉剩余煤气发电、废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鑫源冶炼450立方高炉投产后年可生产生铁近30万吨,相当于2006年全县生铁产量的1.5倍。骏通、金烽、彩虹等铸造企业达产达效后年可生产铸管件20万吨,可转化生铁22万吨,铸管件产量相当于2006年的14倍。化工产业积极推行集中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县规划建设了8个化工集中区,其中5个集中区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全县二硫化碳产能达10万吨。同时,采用了全封闭、高效、节能气化反应炉工艺,延伸开发了硫氰酸钠、硫氰酸铵、硫氰酸钾等系列产品,建成了年产23000吨橡胶硫化促进剂系列产品生产线,提高了二硫化碳就地转化能力。建材产业孟电集团陵川水泥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建成了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回转窑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县水泥产量由2006年的8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50万吨。同时,煤矸石烧结砖企业将逐步取代实心粘土砖企业,全县煤矸石砖产能可达3~5亿块。农副产品加工业鸿生淀粉公司年可转化玉米近8万吨,古陵山淀粉公司年可转化土豆近4万吨,极大带动了农民增收。2009年,全县地面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8.7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五”末的77.4%提高到83.7%,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四)工业经济贡献率逐渐显现。2009年,全县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7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8.2%,较“十五”末的1.18亿元增长46.6%,年均递增10.1%,工业经济对全县财政的贡献逐年显现。截止2009年,全县工业企业安排就业人数达到2.5万余人,极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五)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有效。四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85.9万吨,取缔非法煤场116个,清理煤场存煤17000余吨。关闭小高炉67座,总容积1888立方米。取缔实心粘土砖企业48家。对万兴实业有限公司、水利水泥厂、恒昌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晋通电石厂等高耗能企业实行拆除,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3.24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2.13吨标煤/万元,能耗水平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企业节能意识和节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涌现出了鑫源冶炼、鸿生淀粉、孟电水泥、行源建材等一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先进典型。各机关单位、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开展节能行动,全民节能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工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的方式急需转变。工业经济虽在近几年有明显发展,但总体上还存在总量低、规模小、基础薄弱等问题。还没有摆脱资源型、粗放型、外延型增长模式,资源依赖情结依然严重,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对自然资源(如矿产等)进行初加工的传统工业发展初级阶段,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深加工类、高产品附加值类企业几乎为零。如铸造企业只生产毛坯件,进行毛坯件深加工,甚至向零件、部件乃至整机生产转型方面非常欠缺。化工企业仅停留在对二硫化碳等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的基础上,延伸开发能力较弱。建材企业缺少对水泥制品的延伸开发能力。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急需改善。突出表现在一些行政执法和管理部门少数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职业道德水平较差,不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集体和个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缺少主动性。不能将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结合,办事因循守旧、手续繁杂,为企业排忧解难不够,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服务经济的软、硬环境差距较大,服务企业的合力还没有形成。

(三)经济发展的基础急需夯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县企业与企业家,管理与管理者,决策与决策者,技术与技术型人才严重不对等,各类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与企业发展的瓶径。

三、加快“工业强县”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施项目带动,扩大生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精细化、清洁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打破资源依赖和约束,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战略举措,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煤炭产业全面加快资源整合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机械化程度,着力抓好苏村煤业90万吨、关岭山煤业60万吨和北关煤业、新沙河煤业、南营河煤业、司家河煤业、附城煤业5个45万吨矿井的升级改造,稳定煤炭产量。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煤化工、煤电气一体化等新型产业。继续推进“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战略,鼓励煤炭企业投资冶铸、化工、轻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等非煤产业项目,切实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多业并举的经济框架。冶铸产业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指导企业联合经营,实现专业化规模经营和清洁生产。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力度,提高铸件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向科技含量较高的铸造、制造业转产、转型。以鑫源公司和霖春镁业为龙头,建设以球墨铸管、出口铸管及管件、离心铸管、不锈钢管件、镁合金产品为主导的低能耗、高效益、环保型的现代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化工产业围绕粗放转精细的思路,加快氰化钠、碳酸钙、二硫化碳、电石等下游系列产品的延伸开发力度,以达利机电为依托,提高二硫化碳就地转化率,延伸开发系列助剂;
以兴源河精钙、羊明化工为依托,开发系列高档填料。立足我县丰富的优质电石灰岩资源,着力培育乙炔化工等新型企业。同时,继续加大二硫化碳园区建设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成为生产规模大、技术工艺先进、安全环保设施到位、公用设施共享的高标准二硫化碳产业集中区。建材产业全面提升规模与质量,推行环保清洁型生产。重点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节能等技术,提高水泥企业技术水平。支持企业进行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和炉渣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大力发展各种用于钢铁工业、水泥工业和陶瓷工业的优质高铝质、硅质耐火材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培育推进旅游产品,形成基地带农户,产业带产品,产品促产业,传统加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体系。

(二)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一要建立健全制度约束。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年度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内容,形成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二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节能新产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落后设备和工艺,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三要强化节能监管。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四要加大节能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节能政策,曝光反面典型,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三)切实转变作风,在创优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在抓好水、电、路、通讯等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软环境建设。一是创优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管理与服务、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从立项、证照办理、贷款征地到供水供电等方面,提供高效的全程服务。严格执行首问首办、限时办结、行政不作为、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是创优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建设和市场秩序的一切违法行为,消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切实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三是创优信用环境。引导企业注重信用等级建设,完善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银企、银政合作机制,实现银企良性互动,积极调动民间资本,吸引外来资金,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实施“人才战略”,在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下功夫。一要切实加强培训。要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到我县实地授课
鼓励企业有关人员到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发达地区短期培训,搭建与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平台。二要特别注重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到企业就业创业,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三要想方设法聘请一些大中型企业中懂技术、懂管理的离退休老干部作为顾问,经常到企业进行指导,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四要集中力量加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网络,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人才引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