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机关部门工作,如何培养公文写作能力?答:大部分回答,说的都是“术”,比如怎么去东拼西凑、怎么去复制粘贴、怎么去应付领导,等等。都没错,都挺好。特别是,对于很多内心觉得公文写作(特别是撰写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公文写作能力?,供大家参考。
问:在机关部门工作,如何培养公文写作能力?
答:大部分回答,说的都是“术”,比如怎么去东拼西凑、怎么去复制粘贴、怎么去应付领导,等等。
都没错,都挺好。
特别是,对于很多内心觉得公文写作(特别是撰写大型的公文,业内经常俗称为“写材料”)是形式主义、没什么用的人来说,与其教会他这许多道理,不如给他一篇现成的材料去依样画葫芦,这样可能效果还快些。毕竟人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的。
但如果一枚新人想写好公文,特别是立志以“搞材料”、以当“大笔杆子”为事业的文字小白来说,从一些“底层逻辑”上去理解公文写作,而不是日复一日地模仿借鉴,这样可能更利于长远的成长。
我想试着谈一谈公文写作在“道”这一层面的思考,主要是自己的规律性认识,从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思维能力是写好公文的“绝对优势”
绝大部分时候,“写不明白”其实意味着“没想明白”。思维能力是写好公文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好的思维能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的层次,就永远无法写出精彩的文字材料。拼凑抄袭,应付日常的通知、方案等文件可以,但要想参与到重要的公文撰写,特别是体现思想、体现水平的领导讲话提纲等大项材料当中,就必须摒弃“拿来主义”,从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水平做起。那么,写公文应当具备哪几种思维能力呢?
1.分析
比如,对于领导交待的一篇材料的主旨,要能分析出从哪几个方面去写。举个例子,一篇综合性的汇报提纲,大体上应该从“所做的主要工作、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下步工作打算”等方面去谋篇布局,在这三个大的方面之下,又能逐项分析为若干个小的方面,比如可以分成若干个业务线去汇报,或者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去汇报,或者分成若干个下级单位的情况去汇报,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确定。
2.综合
最常见的,就是在掌握了大量各个部门提供的素材资料之后,归拢为若干类别、并提炼出主要观点的能力,就好比是“合并同类项”,这是让材料能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重要能力。有的新人缺乏综合能力,写出来的文字杂乱无章,好似讲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讲,读了之后使人一头雾水,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3.抽象
简单说,也就是提出概念和观念的能力。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很多单位喜欢在工作思路上求创新,往往提炼总结出“几个XX”之类的口号式短语,这就是典型的抽象能力的运用。
4.辩证
也就是具备基本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等思维方法,使自己的文字材料可以增强思想性,体现出深度和力度,同时更具有说服力。比如,领导讲话中提到工作指导时常用的“掌握几种规律”“把握几个关系”“扭住几个矛盾”“具有几个方面特点”等等论述,就是辩证思维的具体运用,用得好,可以使文字材料增添不少亮点。
5.推理
一个是正向推理。比如从若干个事实依据推断出某个后果,或者从若干条件和前提得出某个结论。另一个是逆向推理。比如从某件事情的发生,倒推出原因,或进行若干事件的原因分析。
6.判断
以文字的形式,对事物的多少、优劣、大小、程度进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
7.系统
就是要树立系统的思维,一篇好的公文,绝不仅是孤立的、片面的,一定是综合多个方面业务或者领域的成果,并且站在全局、全域甚至全时期去思考把握材料的构思,否则出品必然是苍白空洞,难以形成效力的。
8.创新
必要的时候,特别是工作需要的时候,应当在公文中体现创新的意识,因为世间万物必然都是发展的,去年、前年的材料当然已经部分地过时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有时只能骗骗自己,却骗不了领导和群众。即使是借鉴往年的材料,在有必要的时候,仍然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情况转换笔法思路,也就是提出新的说法。
第二,表达能力是写好公文的“武林秘籍”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两种其实是一体两面,是同一种能力的两种形式外化。有人说,我虽然不会写,但我很能说。其实是唬人的,除非此人是文盲不会写字,否则既然他能说,就必然能将他说的写出来,好的话语写下来也就是好的文章。
1.字
字是所有汉语文章的基础,是汉语的最小基本单元。字是需要“炼”的,也就是灵活而巧妙地使用某个字去表达意思。只有灵活掌握“字”的用法,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用字,应当从学古文和诗词开始,通过广泛记忆和仔细品味古人用字的艺术,提高自己用字能力。举个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提亮了全文,可谓是通句之文眼。要想用好“字”,推荐学一下《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古人在这方面堪称登峰造极。这方面没个数千言讲不清楚,在此略过不表。
2.词
词是语义的基本构成单位。欲学用词,为免误入歧途,应当以《人民日报》等主流刊物为基本参考,外加广泛涉猎各类媒体,多多益善地掌握新词,在公文中有原则地使用新词可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3.句
公文应多用短句和结构整齐的句子,为的是便于读者和听者接受,可以使用对仗、排比、反复、押韵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切忌使用欧式的长句、复句,因为汉语的独特结构,使得长句不符合地道汉语使用习惯,其逻辑不便于接受,常常是讲了下半句忘了上半句,说完了后面弄混了前面,总给人一种难以适从之感。每个分句应当控制在十几个汉字以内,及时用逗号分隔,每句话一般不多于三四个分句,切忌一长篇逗号逗到底。
4.段
即段落。要善于使用“自然段”和“逻辑段”,每个自然段要符合人们自然讲话和思维的习惯,每个逻辑段中心意思要明确,应当用小标题确定主要观点,然后紧紧围绕小标题特别是小标题的“关键词”展开论述,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5.章
即章节。若干“段”形成“章”,章节是我们谋篇布局的重要抓手,一篇好的材料,分多少个章节、每个章节讲什么、其中又是什么关系、如何控制篇幅?等等问题,都是我们起笔撰文之前必须想清楚想明白的,想不清楚,不如搁笔。有时谋篇布局甚至要花去撰写整篇文章的一半以上时间,这是为了确保行文之时能文气畅达、文思如泉涌,而不是每写一会就为下步写些什么而分心走神、抓耳挠腮。同时,提前做好了谋篇布局,就会使我们更易于把控写作的进程,不至于手忙脚乱。
第三,博学强识是写好公文的“不竭源泉”
公文写作中,我们要想完成好领导讲话稿之类的任务,好比借领导之口,给听众“一杯水”的信息量,这就要求领导要从我们(指撰稿人)这儿取到“一桶水”的信息量,而我们要给领导“一桶水”,必须自己就得有至少“两桶”甚至“一池子水”,这样才能在挑剔的领导和常常到了会场“尚在茫然“的受众面前理直气壮。
1.政治理论
这个不必多说。自己可以去翻翻相关的书,相信你的办公室肯定会有。
2.哲学通识
这是为了提高思维力,使自己在撰写公文时不至于犯认知上的错误。建议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基础性读物学起。
3.社科常识
应当结合工作特点拓展开去学,比如搞党建的,应当学好党史;管宣传的,应当选好新闻传媒相关理论;管经济的,要学会经济学基础知识等等,建立在丰富扎实的社会科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上的文字材料,才是有力量有深度的。
4.业务知识
自身所在行业领域的知识。这点不必多说,业务完成不好,写再多的材料也是白搭,甚至可能会被说成不务正业、虚头巴脑,搞形式主义。
5.社会见识
大部分的公文,应当在用词严谨规范的基础上,在用语上尽量灵活生动,以增强文字的力量。如此就需要撰写人积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多深入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基层一线,以利于掌握最接地气的话语。这方面,推荐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向老一辈多学学。
第四,推动工作是写好公文的“终极目的”
从推动工作的角度,在此列举几个常用的应用场景:
1.谈问题
突出问题导向,是大部分公文的鲜明特点。问题,代表着矛盾,代表着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写出来的材料将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这里的问题,可以广义地去理解,比如“通知”一类的公文,经常以“为了……”等语句开头,这一般可以理解为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制定采取什么措施。再比如,“调研”一类的材料,也常常从发现的问题切入,再接着谈原因、谈对策等,以达到所谓“开小口、挖深井”的效果。
2.讲成果
呈现工作成果,总是许多公文的主要目的。撰写汇报性材料,是相对较为常见、同时可以说是较为简单易写的一种公文,因其体例、口吻都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以讲所做的工作为主。因此这方面的材料的每句话,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思路+动作+效果”。思路,就是你开展这项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据、贯彻的思想理念和目的等等,一般讲的都是“虚”的方面,切忌不要讲“实”了;动作,就是开展这项工作做了哪些事情,都是具体的举措,切忌不要讲“虚”了;效果,说白了就是文章里可以“吹”一下的地方,这项工作开了之后,取得什么成效、各方面什么好的反应、业绩提升了多少,有什么数据支撑,全都往这里体现。当然,原则底线是——不可浮夸冒进,必须实事求是。
3.提要求
这种一般是领导的讲话居多,作部署、作指示,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要’字文章”,一般句式就是“要……”“必须……”,这类的材料,事实上是比较难写的,因为这要求撰稿人对工作的全局掌握比较清楚,同时熟悉领导思维方式和讲话风格,对整个单位的情况十分熟悉,也有一定程度的领导能力,能站上一个层面去系统地思考谋划,才能拟出恰如其分的工作指导要求。这是进阶能力了。
第五,业务能力是写好公文的“自信底气”
不管是撰写哪个方面的文字材料、起草哪个部门的公文,自身的业务基础、业务能力、业务素质永远是最根本的要求。原因有五:
1.业务水平越过硬,对工作的理解越深刻
理解深刻了,写出来的材料水平自然就高。驾驭语言也会更加有把握,显得十分游刃有余。
2.业务能力越突出,越受到各部门认可,搞协调的难度就越低
业务站住脚了,协调就更易到位,需要的素材、资料、信息获得就相对容易,毕竟单位里很多人都会抱着互惠互利的心态来与你对接。
3.业务越过硬,领导通过的概率越大
对于一般的材料而言,领导越信任,就越不会吹毛求疵、反复改动。写了好几年材料的我,现在拿到部门领导那里,基本都能一两次过。
4.业务越过硬,越不易陷入形式主义
对业务情况越了解、掌握越清楚,就越不会陷入“空对空”的形式主义,材料就能言之有物,因为你对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措施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已经成竹在胸。
5.业务越过硬,受到无端的干扰越小
换言之,就是对你指手画脚的人少了,你就能更自如地写好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他人面前更有底气。
因此,要想写好公文,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说白了,除了综合型部门和文秘宣传等等类似岗位之外,其他岗位的材料,更多的是建立在本业务线上的,万不可一味地追求文字材料的出色,忽略了本职业务。有的单位的笔杆子写着写着,自我感觉打开了“上帝视角”,竟忽视起具体的业务工作了,这是万万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