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五分钟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我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做一道数学题,“100减去1等于多少?”(稍停顿)也许你心里面会在想,我是在“忽悠”你的智商?这么简单的题,小学生都会做,100减去1不就是等于99吗?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100减去1等于0”,也就是说,1%的失误将会导致100%的失败,这就是今天我要与各位一起探讨的话题——《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新观点,更不是危言耸听。早在古代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认识,老子在其《道德经》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秦国丞相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些不正是古人对细节的深刻认识吗?可惜这些对细节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句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蚂蚁洞毁了坚固长堤的故事。而近年来,我们身边也频繁发生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煤矿事故、森林火灾等等,这些在开始时,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差错,但是到后来,这些细小的差错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其长期的、持续的、连锁的、未来的效应却最终导致了重大的灾难。
不要认为在我们系统不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就可以对细节臵之不理。细节对我们来说一样很重要。有一次,省里一位领导到某乡调研人口计生工作,在听取了该乡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后,对该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随后兴致勃勃的去参观计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的建设不论是从环境上,还是科室布臵上都显得非常的美丽和温馨。这时,导诊台上的意见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这个意见箱设计得非常有创意,一个粉色的小木屋,上面还印了一句话“很想听您说”,领导想知道群众都有些什么需求和想法,于是叫工作人员打开来看看,可工作人员弄了半天,竟然没能打开意见箱,原来这个意见箱是没有门的,平时也没人去打开它。领导摇了摇头说:看来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啊,群众的想法也没人去听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但反映出的是我们工作的作风和态度,正所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工作中,因为不注重细节,我们的干部包村帮户不到位、计生账卡错乱、医疗文书漏洞百出、服务站科室布局不合理、手术操作流程不规范,严重的甚至还出现了手术事故。如此下去,我们的事业不就毁于一旦了吗?
作为一名计生干部,不论你在那个岗位上,只有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工作,才能做好每一个细节;只有用创新的思维来指导工作,才能完善每一个细节。把心放在计生事业上,把计生事业放在心上,我们计生人不缺勤劳,不缺热情,也不缺智慧,更不缺豪迈,但是,我们的勤劳要体现在细节上,我们的热情要表现在细致上,我们的智慧要彰显在细微上,我们的豪迈要见之于细小上。求真务实,办好人民群众的“小”事,才能保证计生事业的顺利发展。
谢谢大家!
尊敬的xx: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
和在座的各位朋友一样,我也喜欢看书。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随着“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深入开展,局里给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推荐了一本好书——《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是在这样的心情下阅读的,起先很不以为然,但读完几天后细想,此书还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也符合并适合用于各个行业各类职工。
我想作为一名乡镇财政所的财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但是,把这项工作做好得到上级领导认同,下至群众满意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财务是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所从事的是税收及经济核算。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烦杂、细小事物的重复。每天都是反反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看似简单、容易,却不能粗心大意。就一件简单的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结果。
“要想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细细品位这句话很有哲理,对于税务部门核算出应交地方税务局的各项税金;对地方财政部门又要核算出财务的各项重要指标;对于乡镇财政所在周一至周五都要做出核算及办理业务。从这一件件看似简单容易的小事可以折射出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人员本身的个人素质。从办理业务的群众反馈意见就可以了解到我们这项工作做的成功还是失败。
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首先,作为财务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具体来说财务工作也是一个服务行业,作为财务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办事人员感受到热情舒服。每周只有五天进行现金核算,这就要求财政工作人员作好细节准备。如:汪中求的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有因细节而成功,也有因细节而失败。可是在这些表象的背后,除去机会和巧合,拂弄的命运之手上刻着两个字:“细心。”其次,要调查好各单位所需的现金数额,然后在超出所需数额又不违背现金库存额的要求情况下,去银行取出现金。在进行业务授理时,按先后顺序给每个办理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处理。遇到不合理财务要求的凭证,财务工作人员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告之正确的方法,我想这样做起来即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即使得不到好平,我们也问心无愧。
总的来说,我在以前的工作中有时的细节工作确实是忽略了,有时虽然注意到了细节但懒于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必须强迫自己去注意细节,强迫成规律,规律成自然,好的自然习惯便是成功的一半。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演讲台上,我心潮澎湃。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是什么?为什么要长征?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我找寻着长征里的每一个故事。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便住进了长征。
八月的草地早已没有了夏日的生机。一位刚刚入党的警卫员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宝贵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他最后一次党费。炊事班老班长为了让三位小红军能走出草地,想方设法为他们弄来吃的。青稞面吃完了,挖野菜、草根充饥。野菜草根没有了,他自制鱼钩钓鱼为他们炖汤喝,而他自己却因饥饿、劳累,永远留在了草场上。
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却被冻死在雪地里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此时此刻你可能会问:他们是傻瓜吧?不!绝对不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折服的长征精神,像涓涓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如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却以越来越深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去追寻,去思考。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弘扬长征精神,为祖国更加繁荣与富强而努力拼搏吧!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 代代传承》。
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在众多的国学经典著作中,我最喜欢读的莫过于《三字经》了,也经常读给女儿听。有一天,四岁的女儿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给你背段三字经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
那时,家里很穷。我的妈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当其他的孩子依偎在自己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故事,读三字经的时候,我是那么的羡慕。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而她却什么都没说。当邻居有事不在家孩子没人照顾的时候,妈妈会把他家的孩子领到我家,把家里仅有的好吃的拿给他们吃,那也许是我和弟弟期盼已久的。当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明白了,她是用她自己的行动向我传授三字经上的美德。
女儿继续背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眼前出现了上小学时候的往事。那时我成绩很好,妈妈觉得农村的教学条件比不上城里,她几次三番的去求城里的亲戚,最终把我转到了城里的小学上学。她曾说即使砸锅卖铁,她也要为了我的成长,给我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我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接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妈妈虽然不像其他人的妈妈那样饱读诗书,但她就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一点点地传递了三字经的人生哲理,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怎样去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自己的品质。
在《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陪伴下,现在的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对于自己的孩子,我尽量的用我所学的知识给她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我的学生,我一直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经常用一些国学经典中的例子去启发我的学生。现在我们学校又发起了国学经典诵读的读书活动,我相信,学生懂的了礼、义,一定能更出色。
女儿停了停,喝了口水,又继续背着:“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几句主要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传承。在生活中,我不但带女儿读三字经,给她讲其中的含义,更用我妈妈传给我的方式,在生活中践行三字经的真谛。上学时,我会让女儿和我一起跟父母说再见;
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我会让女儿和我一起给妈妈捶背;
妈妈不开心了,我会和女儿一起想办法,哄她开心……当我备课睡着了,女儿从床上爬起来给我盖毯子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感动;
当女儿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欣慰,这难道不是在一代代传承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所收获到的宝贵财富吗?
女儿终于把她会背的背完了,然后她祈求道:“妈妈,继续教我其他的吧!”我点了点头。我想说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从小就身受《三字经》的熏陶,长大后,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强,厚积薄发。他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吗?身为人师,难道不应该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吗?亲爱的同事,让我们为国学经典的代代传承做出我们的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