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众所周知,我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冶炼、化工、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尚未完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将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市生态环境压力最为突出的时期,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增大,生态环境安全受到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三废”排放居高不下。2020年,全市工业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42万吨、1.23万吨、1.97万吨,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10%、5%、6%;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50万吨,占全省16%。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艰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xxx”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13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92万吨),既要消化现有的污染物存量,同时还要消化“xxx”期间产生的增量,面临着经济要发展、污染要减排的双重压力。
二是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不尽人意。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过渡区域,主要废气污染源处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游,工业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约有90%集中在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超出城区大气环境容量,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浓度也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少数企业废气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事故性排放时有发生,在大气扩散条件差等不利情况下,加剧了空气环境污染。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为零。西湖污水处理厂等一些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全市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均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民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尚未完全配套,污水收集率偏低,不能满负荷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50%左右。环城公路尚未建成,大量矿物、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穿城而过,城区道路运输泼撒扬尘污染较为严重。
四是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较为严峻。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监管能力与资金投入不足。小矿山、小选厂、小烧结分布较散,工艺水平不高,污染处理设施不配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小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匮乏,单位面积耕地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加之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的影响,多数中小河流水质恶化,一些乡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五是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我市矿山点多面广,生态破坏严重。矿山占地约为全市国土面积的2%,其中采矿场、尾矿库、排土场、塌陷区等造成生态破坏的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1%左右,由此带来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囿于政策、资金等原因,我市矿山生态恢复重建进展不快,生态治理率不到14%。此外,还存在着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加重了我市矿山生态建设任务。
二、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充分认识我市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
下大气力解决好我市发展中的各类环境问题,尤其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主攻目标。[!--empirenews.page--]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冶金、化工、电力、建材将仍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也是重污染行业,这些行业“三废”排放量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5%以上。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国家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的优势,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构建321型的循环工业网络,加快建成滨江、横港、城山三个循环经济园区,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调整工业布局,逐步把主城区工业企业迁入相应的园区,努力解决布局性污染问题。
第三,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努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xxx”污染减排实施意见,严控增量,削减存量,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科学合理地分配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类建设项目、区域规划以及各类开发建设专项规划均要进行环评,从源头上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继续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重点的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
第四,全力推进环保重点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市环保历史欠帐多,污染治理任务重,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实施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当务之急是抓好狼尾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消除狼尾湖区域工业废水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影响。同时,要加快城市生活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及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建设。结合国家电力行业“上大压小”要求,淘汰铜陵电厂现有2台12.5万千瓦机组,完成3号30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建设。限期淘汰全市17条立窑水泥生产线、26家铁球团生产企业46台小烧结炉,以及工艺设备落后、生态破坏严重、排污不达标的小选厂。
第五,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杜绝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彻底取缔土法选金等“15小”和“新5小”企业,关停一些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小化工、小选厂、小烧结,促使乡镇工业进区入园。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能源和生态经济,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严格实行矿山分类、分区管理,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及布局,压缩小型矿山的数量。建立矿山生态建设保证金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治理修复关闭矿山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湿地。
第六,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切实把环境保护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真正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创先评优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预算保障的重点。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督促有污必治、治污必清,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灵活高效、协调有力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观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与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