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本文对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议建立一个具有执行力的专门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政府主管部门,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
能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7—0011—02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被称为“后勤”。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就开始兴起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但在我国,直到90年代才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竞争,以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和挑战。当前,单靠在制造方面的能力竞争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难;
企业在制造环节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只有具备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严峻现实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将注意力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并将其作为在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以获得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买方市场的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开始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物流能力的关注和研究也就自然扩展到供应链层面上。在供应链中存在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中,物流是供应链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也是最难实现的因素。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供应链不仅需要更好地运用物流资源,协调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和市场活动,而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信息化程度成为区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显著性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并迅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 决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因素
决定一条供应链竞争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一条供应链成败的关键。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竞争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根植于本企业独特的优势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的资本能量的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和服务。
在我国,目前核心竞争力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者的目光还局限在流程再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上,很少有人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系统地研究和考察企业内部体制和文化环境的培育和建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大力培育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市场竞争逐步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相应地打造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供应链上每个结点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构造相应的供应链网络,充分利用EDI、GPS、GIS、条形码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整条供应链上信息的高度共享,保证各结点企业的动作协调一致。构造供应链网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1.1 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能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结点都应是精干而具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
1.2 协调性原则
供应链业绩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企业关系模型是实现供应链最佳效能的保证。因此,供应链的设计和建立一定要本着各环节协调一致的原则来进行。
1.3 动态性原则
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随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由宝洁公司首先发现的“牛鞭效应”。它是指供应链终端的用户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的过程中波动程度逐渐放大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本来波动程度不大的顾客需求信息到生产终端就产生严重的信息传递的扭曲和失真。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延迟和失真,链上各结点企业都必须本着动态性原则保持动态的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标准信息在企业之间进行传递减少信息传递的不必要中间环节,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1.4 创新性原则
创新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产生一个创新的系统,就要敢于打破各种陈旧的思维;
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
1.5 战略性原则
供应链的构建应具有战略性,通过战略考虑来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零售业供应链为例,有产权维系型供应链模式、契约型供应链模式、管理维系型供应链模式三种。管理者可按照本企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响应的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以体现供应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预见性。
2 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电子商务也开始在全球高速发展,影响到各行各业,它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企业能够在任何时间迅速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一切使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已经流行的电话购物、电视购物,以及超级市场中使用的POS系统都可归入电子商务的范围。狭义的电子商务限制商务活动全过程使用了网络和电子手段。显然,这样的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广泛普及的今天,才得到广泛的应用的。和传统商务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有许多特点和优点:
2.1 电子化和数字化
电子商务将一些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以电子流代替了相当数量的实物流,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但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化和数字化的应用工具有明确的商业意义。
22 开放性
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商务的时空概念,除了提高传递商务信息的速度外,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网上的商品和资金不停地流动,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人们可能在共同的时间里为同一件事物工作。
2.3 交互式和个性化
电子商务的客户只要利用键盘或鼠标就可以向商家及时做出反馈,这种反馈不仅是实时的,而且是一对一的。通过网上提供的定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定制有关的信息,商家可以预测用户所需的服务和所关注的商品,从而实现了个性化服务。
2.4 高效性和经济性
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和实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电子商务的开展由消费者、厂商、运输、海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等不同参与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协同处理,形成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连接全社会的信息处理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简化了商贸业务的手续,加快了业务开展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的一个方法是建立交易信息网络中心,它能够及时处理和链接所有相关信息到所有合适的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中心是一个组织在供应链集成中相互影响的数据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具有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存入/读取的能力。所有参与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作为子系统,全部的网络形成一个连接供应链上下游的可以并行处理的信息共享系统。
3 制约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
在这诸多因素中,能源紧缺问题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能源紧缺问题对物流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日益构成威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世界经济对能源的消耗逐年以指数速度增长,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波动。而物流业又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产业。海运、铁路、公路、民航等各种物流手段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作为燃料,而石油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如果全世界的交通工具及各种高能耗产业按照目前的基数和增长率发展下去,全球的石油资源最多只能再支撑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理想的新能源的研究上还没有技术上的根本突破的话,几十年后,整个物流行业将面临传统能源枯竭而新一代能源又不能很好地投入使用的严峻现实。因此,作为国际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应当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理想的新能源应该包括:原子能、燃料电池和动力电瓶技术。
3.1 原子能
原子能属于高技术含量的科研领域,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之上的,在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力开发和利用原子能也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但现在原子能在载运工具上的应用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一些现代化的军事领域,如航空母舰、核潜艇等。但或许有一天能够在每艘商船上都建立起一个核反应堆作为整船能源的来源,这种设想在目前多少有点荒唐,但若干年后可能就能变成现实。
3.2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继水电、火电、原子能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技术,也可将其归于化学能发电。燃料电池像普通电池一样,由两个电极组成,周围夹以导电的电解质。目前,北美、欧洲正筹划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以实现21世纪交通工具的零污染。可以预见燃料电池将成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一项新能源技术。
3.3 动力电瓶技术
现在交通工具上安装的电瓶基本上都是仅用作照明,由于铁路运输有固定的路线,目前以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也仅有火车。对于轮船、飞机和汽车,由于其运输路线的复杂多变,要以电能驱动其前进,就必须在大功率的电能储存装置的研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能提供动力的大功率电瓶的研制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不管怎样,毕竟电能是一种清洁而又可再生的资源,以电能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现在国内的物流资源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丰富的,我们有大量的运输、储存、分拣、包装等物流设拴,但这些设备基本上都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普遍具有自动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的特点,不便于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且普遍具有作业效率低下的特点。而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运作涉及铁路、公路、民航、海运、海关、商检、电信等诸多部门和领域,这些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经济利益的考虑有各自为政的特点,这给我国物流产业与国际接轨及全球拓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域此,在我国成立一个具有执行力的专门主管物流业发展的政府部门(譬如,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管理委员会或物流部) 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这一方面可以加速我国落后的物流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孟庆鑫.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11(3).
[2]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侯方森.供应链管理(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 林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模式的选择.广西大学.
[5] 奇云.未来世界新能源——燃料电池.创造世界.
[6] 崔晓文.国际物流业发展显现新态势,2005,(23).
[7] 许家群,刘明基,黄海燕,裴普成,卢青春,欧阳明高.车用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系统平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2).
[8] Abel J . Gonzàlez (国际原子能机构).辐射安全标准及其应用:国际政策和面临的问题.辐射防护通讯,2005,25(2/3).
[9] 赵奕磊,毛宗强,奚树人,吴中旺.基于故障树模型的燃料电池安全性评价.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3).
[10] 管永精,王慧娟,鞠志萍,何明,武绍勇,董克君,汪越,林敏,姜山.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岩矿测,20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