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经典范本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03 16:55:05 来源:以智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经典范本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经典范本五篇(精选文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经典范文五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经典范文五篇,欢迎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篇一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习十九届xx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经过专家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对十九届xx精神以及铸牢民族共同体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xx届xx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我认为这一点与我的工作关系最密切,在讲座中董军明老师也做了详细解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所有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都是在夯实这个根基。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课上对教材的正确解读,还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种形式的的学习,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体验等中队活动,都是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这种教育的熏陶,让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不再是无感情地高喊口号,而是引发共鸣,让孩子们能在未来的每一刻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光是为了眼前的成绩和荣誉,更要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祖国变得更好而努力。

  另一点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大队部之前开展了关于“我的2035”主题活动,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观看畅想未来的视频,并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的2035年会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孩子们讨论热烈,但是仅仅是围绕自己说了15年后可能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并没有和祖国联系起来,很多孩子甚至是茫然地没有想法。昨天听了内蒙古少工委副主任刘颖老师的解读,我才学到了正确的做法,刘颖老师说,与其问孩子们你的2035是什么样子的,不如问问他们“2035年你会为祖国做些什么?”答案可能不会变,孩子们依然想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但是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做了自己想做什么事,而是我想做的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事,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这个社会,我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会造福于我的祖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吧,其实孩子幼小的心中都有小小的爱国情怀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浇灌这颗种子,帮助它长成参天大树。

  最后,我想就发生在我自己班里的一件事说说我对铸牢民族共同体的体会。崔皓轩同学是一名朝鲜族同学,他很有才华却十分内向,成绩也忽高忽低,十分不自信。在学校大队部开展“石榴籽”系列活动时,我让他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国庆节活动中让他以少数民族同学的身份参加班级诗朗诵节目演出。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他开朗了,健谈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之前只关注到了他性格上的变化,直到有一次我们开展了九一八主题班队活动,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时,他对我说:“老师,我是朝鲜族,我生活在内蒙古,但是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会记住这节课,我长大了要当兵保卫中国。”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一学期的民族团结教育带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多么大的影响。后来复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我问孩子们生活中你还了解过哪些少数民族,同学们说满族、朝鲜族……这些民族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生活。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生在内蒙古,长在内蒙古,学在内蒙古,更是为我们对孩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和资源。

  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在党的旗帜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自己的所学去影响每一个孩子,不仅教出好学生,更要培养国家的“红孩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篇二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
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盲从,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价值信仰,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篇三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xx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
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篇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 篇五

  此次和全校2000多名教职工一起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训教育,收获很大。讲课老师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详细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演变、变化,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问题”的极端复杂性,深刻了解了世界视角下民族问题的极端严峻性,清醒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交汇的中华民族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坚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征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作用,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全校师生要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正能量向内工大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