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让小康基础更牢固——X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时间:2023-01-01 14:40:04 来源:以智范文网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标所在。2019年5月21日,蒲县正式退出省定贫困县序列;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32户9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连续两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定等次为“好”……经过多年汗水浇灌,蒲县脱贫攻坚喜迎“收获季”。

成绩浸润汗水,坚韧铸就不凡。近年来,蒲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一切工作都服务于脱贫攻坚,一切政策倾斜于脱贫攻坚,一切力量都聚焦于脱贫攻坚”,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下“绣花”功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保持政治定力扛实攻坚责任

始终突出脱贫巩固统揽地位

蒲县站在衔接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高度认识、谋划和推进脱贫巩固提升各项工作,咬定新目标、把握新形势、聚焦新问题,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行业扶贫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脱贫巩固提升新阶段实现新作为。

全县坚持党政同责同抓、四套班子以上率下、各级干部各负其责、县乡村企全员参战。县委书记和县长、分管扶贫和分管行业领导实行“双组长”制,全县9个乡镇设立9大战区,23名县级干部挂帅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带头出征,分片包干。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到底。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政协副主席、扶贫办主任组成脱贫攻坚“五人小组”,一天一碰头,事不过夜、问题清零。成立5个专项督导巡查组,副县级干部带队,每半月开展一次全覆盖式督查,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及时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建立了脱贫攻坚“周例会、月报告、季总结、年考核”机制,一周一主题、一部署、一通报、一整改、一总结,压茬推进任务落实。每周五确定为全县“无会日”“扶贫日”,各单位“一把手”带领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解决困难、沟通感情;围绕“三率一度”,多轮次开展“回头看”“再回头看”和动态调整,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工作中推行帮扶单位(企业)帮扶清单、帮扶责任人帮扶清单、贫困群众享受惠民政策清单,提升群众获得感、认可度。实施脱贫攻坚“八个全覆盖”,即选派“第一书记”、企业包村、村产业发展资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健康扶贫义诊活动、文化下乡活动、设立“道德银行”、乡村环境“五化”全县93个行政村全覆盖,做到了县级层面有规划、乡镇部门有措施、资金队伍有保障。

为了不折不扣地实现贫困人口“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决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普惠政策,蒲县制定了切合县情实际的特惠政策,先后出台了《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县财政补助实施细则》《鼓励县域内企业吸收贫困人口务工的奖励办法》《在全县推广建立“道德银行”激发内生动力的通知》《开发农村公益类协管员岗位安置贫困人口的通知》等贴近蒲县实际、具有蒲县特色的政策文件,做到帮扶上不直接给钱给物,政策兜底标准上不盲目拔高、不随意降低,贯彻落实上抓实抓细抓具体、不搞上下一般粗,有效防止了“悬崖效应”和“福利陷阱”。

坚持“扶贫工作延伸到哪里,资金投入就保障到哪里。”建立起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体系,保证扶贫工作有“米”下锅,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源头活水。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04亿元,其中县级资金1.34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1亿元,实施富民产业、转移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类扶贫工程项目433个,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83亿元,有效破解了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拓宽增收渠道精准到村到户

筑牢稳定脱贫五大支撑

牢牢把握群众增收这一关键,突出产业发展、就业务工、生态扶贫、集体产业收益分红和消费扶贫五个主抓手、主渠道,精准施策、倾斜扶持,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群众收入更加稳定、更可持续、更有保障。目前,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6年的7871元跃升至今年的11150元,增长41.66%;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去年达到9144.38元,较2016年增长了100.73%。

发展产业保增收。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结合县情实际,确立“2+2+x”产业发展思路(第一个“2”是核桃、连翘两大种植业,第二个“2”是生猪、肉牛两大养殖业,“x”是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2016年以来,连续4年出台《蒲县扶持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蒲县发展畜牧产业补贴实施细则》《蒲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县财政补贴实施办法》等产业扶持补贴文件,对特色产业进行差异化补贴和扶持,重点打造的8大农业板块呈现出区域化、集聚化、链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图景。全县发展核桃10.6万亩;打造1.3万亩苹果精细化管理、生草还园、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完成7000亩玉露香梨种植;土豆、中药材、小杂粮、食用菌、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达到6.4万亩;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生猪、肉牛、肉鸡养殖场54个,肉牛存栏2.3万头、猪年出栏15万头,肉鸡年出栏80万只,蜜蜂6000多箱。先后引入天津宝迪、茂州牛业、中科宏发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正茂核桃、巧巧柳编、实美食品等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培育带动主体108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4408户获得稳定租金、股金、薪金收入。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指导作用,建成临汾市首家、山西省第二家农业类院士工作站,开展“无抗”饲料研发;与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果树研究所,中国马铃薯育种中心,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开展全流程技术指导服务。建成晋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繁育基地,被评为市级人才工作基地。招聘50余名农业院校学生,充实到“三农”战线,引进7名农业类专家和19名高级专家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转化科研成果70多项,培养乡土人才142人、农村实用技术“二传手”100余人;每年组织常态化马铃薯、核桃、食用菌、养殖等“菜单式”培训。建档立卡以来,累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涉及贫困户3600余人。截至目前,蒲县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6063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贫困人口产业带动全覆盖。

转移就业快增收。按照“公益岗位就近就业、县域企业吸纳就业、劳务输送外出就业”的思路,全县1121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中8289人实现稳定就业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紧盯“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群体,由县财政出资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巡河员、交通劝导员、地震“三网一员”等15个行业3123个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0人,人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推行企业用工奖励政策,县域内企业每吸收一名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月奖补企业200元,共安置3179名贫困人口在县内就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先后培训76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77人次,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和技术培训全覆盖。加强与县域外企业合作,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先后向北京、江苏滨海、昆山等地输出劳动力4000余人次。

生态扶贫促增收。依托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等政策优势,大力实施生态治理、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特色林产业增效“五大项目”。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0.3万亩,涉及全县9个乡镇,栽植树种以连翘等经济林为主,受益人口105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85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将1.5万亩营造林任务,全部发包给16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涉及贫困户社员251人,人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吸纳贫困人口610人担任护林员,人均年增收3600元。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林0.7万亩,受益农户630余户,其中贫困户157户。

资产收益扶贫强增收。出台《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施细则》《关于持债经营项目、农业重点项目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实施方法》等文件,县财政拿出296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或者入股龙头企业获得分红;投入4400万元,实施持债经营项目48个,每年获得收益270万元,带动6063户获得分红;投入3800余万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28座、屋顶式光伏电站86个,累计获得收益444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413人获得分红。

消费扶贫稳增收。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实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路径。组织开展职工食堂、“爱心驿站”“直播带货”和优先选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等活动引导广大机关单位和厂矿企业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掀起消费扶贫活动“五进十销”活动热潮。大力推进“网络直播销售”等新业态经济,先后开展了“庆五一惠民生悦生活”网红直播带货、“1+9天团”直播带货、520爱物节“心灵圣境厚德蒲县”直播带货、端午节带游带货、乡镇直播带货、“国庆‘三万’悦生活万名职工大认购”等,取得了明显成绩。

多重保障兜底提高幸福指数

堵住致贫返贫关口

紧盯群众需求,聚焦特定贫困群体,筑牢多重保障防线,全力补齐农村路水电网房等基础设施短板,着力破解支出型贫困,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返贫问题,贫困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推进健康扶贫。把健康扶贫融入健康蒲县建设大格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县财政出资962万元为贫困群众缴纳基本医疗、补充医疗、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民政救助”五重保障,累计为贫困群众17377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4152.05万元,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双签约全覆盖,四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2589人,大病救治率达到100%。每月开展两次健康扶贫“义诊”活动,接诊群众23000余人,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存量”。

推进教育扶贫。继续落实国家教育扶贫10项政策,继续实行15年免费教育和“营养餐改善计划”政策,2016年—2020年上半年,累计兑现免费及各类资助金1.66亿元,资助学生22389人。发放“雨露计划”和大学生补助资金1856人次560.4万元;实施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宏源集团·圆润行动”,对非建档立卡的一本学生资助入学当年学费,考取二本b类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4年学费,2017年—2020年,累计为568人次资助355.13万元。高薪聘请名师29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推进兜底扶贫。推行“两线合一”,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和残疾人保障等救助保障体系,每年发放救助资金4800余万元。投入3895万元,建成集光荣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流浪人员救助站、康复医疗保健站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弱、孤、残人员营造温馨幸福家园。

推进残疾人帮扶。全县1861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残疾人1338人,全部按政策享受护理补贴、生活补贴、精准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达到100%。同时,扶残助学、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等帮扶政策,覆盖到所有残疾人。

补齐设施短板。建好安全房。实施易地搬迁322户1109人,其中贫困户300户1025人,已全部竣工入住。通过危房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搬迁治理等政策,解决了3760户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对所有符合条件农户,进行了住房安全鉴定。畅通致富路。累计投入5.7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5.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开通市县际班车16辆、农村客运班车19辆、城市公交15辆,实现了县城至行政村客车全覆盖,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率100%。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工程,全县公路网总规模达到1048.994公里,公路面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9.52公里。县境内已初步形成以省级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动脉,乡村公路为支脉,三横三纵五连,“公铁立交、十字出境、干支互通、乡村循环、边境开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19年8月蒲县被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命名为2018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功举办临汾市“四好农村路”建设蒲县现场推进会、山西省“四好农村路”暨旅游公路交流观摩会。2020年,被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保障放心水。累计投入4168.9万元新建和改造饮水工程286处,全县安全饮水供水工程达到319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率和行政村供水覆盖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集“农业灌溉、生活饮水、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水利精准扶贫工程,四沟水库、刁口水库、小农水工程陆续建成,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定期对水源地保护、供水工程设施和供水管网运行安全进行实地巡查,成立30余人的供水保障应急检修队伍,每年拨付检修资金40万元,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供水中断等问题。贯通“便捷网”。投入1.3亿元,改造农村中低压线路380公里,新建蒲城、太林、薛关3处“二电源”线路,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动力电比率达到100%,农户用电安全性、可靠性、电压质量全面提升。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新建基站145个,通信杆路1800余公里、宽带小区197个,让农民用上了“便捷网”,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改善“三貌”。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农村环境“五化”工程,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个人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舒适、更加便捷。

深化扶贫扶志。在全县93个行政村推广“道德银行”建设,规范星级文明户评选流程办法,突出“道德银行”在产业就业、乡村环境、村风民风、基层组织等各项工作中的杠杆撬动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全民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涌现出山中村、黎掌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村。蒲县“道德银行”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累计发放积分196万余分,兑换170万余分,评选出星级农户6105户,其中县级41户,乡镇级458户。8月11日,全市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蒲县成功召开,“道德银行”经验在临汾市全市推广;2019年8月,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9年10月,蒲县受邀参加全国扶贫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抓实返贫预警监测。聚焦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三类户”稳定长效脱贫,出台《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规范完善减贫防贫保险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对325户830人“三类户”,逐户进行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新增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干部帮扶,为每户脱贫户、边缘户购买返贫保险,建立“一户一策、一人一措施”帮扶体系,逐户逐人制定有针对性帮扶措施,通过与产业主体建立带动关系、开发公益性岗位、纳入低保范围等措施,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确保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蒲县正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乘胜追击,锐意进取,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