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市委副书记在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12-16 12:30:07 来源:以智范文网

同志们:

这次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过去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等会,渐伟书记、文浩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状,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大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90年代的八七扶贫攻坚以及近十年的扶贫开发等三个主要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定点扶贫、整体推进,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贫困人口的总体数量明显减少。上世纪90年代,全市确定64.76万人为省市扶贫开发对象,占当时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3%。到去年底,按1196元的贫困线标准,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0.6万人,所占比例下降到3%以内。二是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市每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4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上亿元,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先后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0多处,改造农村电网100多千米,帮助30多个村修通水泥路,先后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困难、1万多人的用电困难和3万多人的行路难问题。三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通过采取帮扶产业发展、组织外出务工、加强技术培训、实行最低保障等措施,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持续大幅增加。近年来,各扶贫点村农民收入每年增长500元以上,省扶贫重点县石门县有近万名贫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帮扶计划,实现了两年脱贫的工作目标。四是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巩固,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石门柑橘、桃源茶叶、澧县葡萄、西湖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快、效益好,增强了各地的发展后劲和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五是扶贫开发的工作合力明显增强。扶贫开发逐步由单一的给钱给物,向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综合扶贫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工作格局。

经过这些年的扶贫开发实践,我们探索了符合常德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经验,形成了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共识。一是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这个关键来解决脱贫致富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富民兴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没有经济发展做根基和依托,孤立的就扶贫抓扶贫,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二是必须抓住统筹发展这个重点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注重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统筹、条件改善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城乡之间与区域协调的统筹,不断提高全市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实践证明,只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扶贫开发才能稳步推进、全面提升。三是必须抓住自我发展这个根本来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社会帮扶和自力更生一起抓,突出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素质,使贫困地区逐步实现了从上级要扶贫向自主要发展转变,从解决温饱问题向提高收入水平转变。实践证明,提高人文素质、推进全民创业,是改变落后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自然灾害频繁,贫困面比较大,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凸显,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切实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定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要看到,扶贫标准大幅提高,脱贫任务非常艰巨。按国家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线,到2011年末,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57.2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2.32%,覆盖全市2238个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6.17%。新的扶贫标准使我市纳入扶贫范围的低收入人口大幅增加,贫困地区分布面更广,脱贫致富的难度更大。我市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艰巨性、长期性,打好扶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看到,全面小康已经预期,扶贫开发更加紧迫。按照国家“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全面小康。我省提出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我市要在“十二五”达到全面小康目标,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难点,在于贫困地区如何加快脱贫步伐。按照2015年全市达到全面小康的要求,我们扶贫开发的时限只有不到4年,每年必须脱贫14.3万人,而以往每年脱贫约2万人。如果仍然采取两年一轮、每轮60个村的整村推进模式,全市178个国家和省定贫困村要到2018年才能轮完。可以说,加快扶贫开发刻不容缓,非常紧迫。

我们要看到,扶贫内涵不断拓展,工作方式必须转变。国家之所以提高扶贫标准,主要目的是将扶贫开发从解决温饱转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与过去扶贫工作相比,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地区“一高于、一接近”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不仅要脱贫保生存,而且要致富促发展。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内涵更加丰富,必须从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产业发展、责任落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思路的重大转变,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事业

去年11月29日,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3月31日,省委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省里先后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会议和纲要全面部署了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和工作举措。一是明确了2300元的国家新贫困线标准。二是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的新扶贫目标。三是明确了未来十年扶贫工作的核心战略,即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常德实际,新十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总体战略,坚定不移地实行开发式扶贫方针,把重点区域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实行整片推进、联村开发、扶贫到户,着力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十二五”期间,全市扶贫对象人均收入突破2300元,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根本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全市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

1.要科学统筹规划,在实施整片推进上实现新突破。石门西北山区(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桃源武陵山雪峰山板块、澧县甘码片区和安乡、汉寿、西湖等低湖低洼区(血吸虫病疫区)四大片区是我市的扶贫重点区域。四个重点区域内的63个乡镇、808个村,有贫困人口35.22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1.54%。石门县作为我市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已经进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桃源县列入片区比照县。安乡、汉寿、西湖、西洞庭等湖区县(区)也面临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县为单位制定和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支持、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科技人才等方面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倾斜。要改变过去“以点布点”的插花式扶贫,把多村共进与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扶贫资源与惠农资源整合起来。各有关部门在安排相关项目时,要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合理捆绑各种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适当集中向贫困片区倾斜,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产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带动的方式,扶持贫困片区整体脱贫。

2.要增强造血功能,在产业扶贫增效上实现新突破。产业扶贫是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增强造血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各地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发式扶贫之路。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柑橘、茶叶、水产等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做细、做深、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高效种养业和高效林业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加快提质升级。

3.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改善生存条件上实现新突破。要把贫困村的“三通两改善”(通公路、通电、通讯,改善生活条件、改善村庄环境)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改善交通条件,加快贫困片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对接,推进贫困乡村通畅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所有贫困地区乡村道主干网基本硬化。要加快农网改造,抓住国家农村电网改造机遇,对全市重点贫困村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要加强通讯建设,加大贫困地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村通讯网络全覆盖。要实现安全饮水,加大投入力度,采取集中和分散供水的方式,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要开展环境整治,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步伐,大力推广沼气池,搞好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改善贫困村生活环境条件。

4.要突出转移就业,在加强培训教育上实现新突破。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转移劳动力是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必须注重贫困群众的素质提高。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容易看到的是自然环境差、资源贫乏,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念落后、素质偏低。组织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是贫困农户就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也是贫困农户通过就业直接受益的过程,更是一个使贫困户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始终以市场为原则、以利益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据,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选择培训对象要尊重本人意愿,培训机构要通过优化培训质量、开设适应市场需求专业来争取生源。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和协作,逐步建立起集培训、转移和维权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要坚持培转结合,突出转移。培训是手段,转移是目的。要结合转移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个、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存条件恶劣的村落,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互动配合,重点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引导贫困人口有序转移集中,培育发展稳定增收的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同时,要确保转移农民在农村的各类权益和各项惠农政策保留不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以出租、转包、入股、置换等形式流转,多渠道增加转移农民的收入。

5.要注重扩面提质,在提高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把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农村低保、新农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为支撑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稳步扩面提质。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优先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转变扶贫对象生育观念,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各类困难群体解困救助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他们不失爱(社会关爱)、不失学、不失教,让他们切实感受组织温暖,共享发展成果。

6.要坚持因地制宜,在拓宽发展空间上实现新突破。要根据各地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进一步挖崛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加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探索贫困地区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双赢的路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带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贫困山区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填补农民因休耕护林造成的收入缺口。对人口密集、地处河流下游的环洞庭湖低湖低洼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好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有计划的开展生态移民,采取市、区县(市)财政扶持的办法,鼓励、支持资源极度匮乏、环境十分恶劣、地质灾害频繁、不适合居住的贫困村村民进行生态移民。对位于重点旅游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的贫困村村民,有计划地进行移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选准配强贫困村农村党支部书记,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贫困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在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等关键环节上着力,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1.要注重扶贫政策的衔接和配套。政策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央和省市对扶贫开发都非常重视,出台的政策措施很多,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把握,注重衔接好、配套实施好各级的政策,真正使好政策发挥出好效应来。各级要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继续落实好扶贫产业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鼓励和支持资源型企业向贫困农村转型,依托贫困农村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贫困村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增加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规模,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2.要注重扶贫项目的选择和落地。要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必须因地制宜,找准优势,选准适宜本地发展的好项目。无论是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还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关键是要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做响品牌。各区县(市)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把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基地规模、做强特色品牌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在政策上倾斜,工作上支持,财力上投入,大力培育1—2个大块头的品牌企业、明星企业、特色企业龙头,以此来辐射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各级各扶贫单位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工作实效。

3.要注重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扶贫开发涉及的部门较多,相关部门都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要抓好各方面资金的整合和统筹使用,努力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要加强资金统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为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将扶贫开发部门帮扶和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在重点脱贫项目上,形成资金整合、政策叠加、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创新投放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对种养大户、规模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奖补,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要严格监督管理,纪检、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跟踪监督,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确保各类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4.要注重扶贫力量的统筹和加强。扶贫开发既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着力推进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凝聚社会扶贫合力。要继续坚持市县领导包点扶贫,帮助解决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要切实做好定点对口帮扶工作,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要求,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要深入开展光彩事业、希望工程、企业联村、巾帼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对在企业结对帮建、村村结对帮建、社会帮扶、机关结对帮扶和领导干部联户帮扶中的先进事迹,新闻部门要大力宣传。对扶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扶贫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全面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