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作汇报: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我把这学期的对于语文学科及教学工作的思考总结为“一种现象,两个原因,三种做法,四点反思”。一、一种现象:我们组乔老师调侃地总结语文课的“三个一样”,即“讲与不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工作汇报:做一个有专业尊严老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工作汇报: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
我把这学期的对于语文学科及教学工作的思考总结为“一种现象,两个原因,三种做法,四点反思”。一、一种现象:我们组乔老师调侃地总结语文课的“三个一样”,即“讲与不讲一个样,讲多讲少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虽说是玩笑,却也是语文界的一个不可否认的悲哀的事实。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对于文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这是,如果老师站在讲台上,对那些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大讲特讲,对于学生不知道的东西,老师却不能讲出什么来。这样一来,课堂上看似老师在滔滔不绝,其实是在重复学生已知的事实,对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的挑战。自然会出现“讲与不讲一个样”的现象,而语文老师作为教师的专业尊严就几乎没有。二、两个原因:出现上述“三个一样”的原因,我分析如下:一是教材处理浅层化。例如: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教学目标的制定:甲老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有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过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乙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熟读并背诵本诗,并要求读时声音与意义相贴切;准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积累掌握小山、鬓云、欲度、弄妆等词语。2、初步学会运用符码、反衬等方法鉴赏古诗。3、较深入地感受诗意;涉猎并积累相关若干诗词。由以上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文本的处理,不同教师的处理的层次是深浅不一的。教师甲对文本的处理就非常浅,而教师乙的目标目标一就已经是教师甲的所有内容了,而教师乙的目标二才是这节课的教学核心,就是把这首诗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学会如何运用符码、反衬等手法鉴赏诗词。而目标三是拓展延伸性的目标。在甲乙两位教师中,教师乙的专业素养能在课堂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而教师甲的专业尊严就相对体现不出来,也就会出现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的现象。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浅层其实正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出了问题。新教育理论认为,一个学科教师的知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其中,本体性知识是指作为本学科老师应该具备关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语文学科教师要具备汉语知识、文学史知识、诗词鉴赏知识等等;专业知识是指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这三种知识的结构应该是本体性知识占知识结构的50%,专业知识占知识结构的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教师甲出现的对文本解读的浅层化其实正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欠缺导致的。二是高考意识在课堂中渗透不当。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设置:本来在农村中很常见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却如此优美。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鉴赏诗句的妙处。 这个问题指向性模糊,到底是问景物形象的,还是问形象特点的,还是问景物描写的手法技巧的,语焉不详。结果学生就站起来回答:“我最喜欢的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这两句诗写出来远远的村庄,炊烟袅袅的景象。那么,在学生的意识中,鉴赏诗句的妙处就是诗句所写的内容。这样的问题设置虽然有高考诗词鉴赏的意识,但因为老师本身对高考专题的研究不透,就导致课堂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上面的问题建议改为: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样,第一问哪些景色,考察的是形象内容;第二问如何描绘,考察的是手法技巧;第三问景色特点考察的是意境概括。三、三种做法: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这学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课堂的驾驭上。做法一:专业书籍的购买推荐阅读交流。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缺陷导致的对教材处理的浅层化,我们采取了专业书籍的推荐阅读交流的做法。这是我们目前已经购买并让老师们阅读的部分专业书籍:《汉字密码》 《解读语文》《论语别裁》 《名作细读》